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基于组织的视角

2019-04-17 14:41吴价宝肖侠张宏远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校

吴价宝 肖侠 张宏远

摘 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对于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打造高校品牌优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组织的视角对如何发挥好教学名师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明晰了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其次阐述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从组织的视角提出了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一是营造舆论氛围,二是搭建载体平台,三是提供资源支持,四是实行政策倾斜,五是密切领导关怀。

关键词:高校;教学名师;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6-0063-03

一、问题的提出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学名师是教师中的“大师”,是高校最靓丽的名片。2003 年,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活动;2007年1月,教育部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工作纳入“质量工程”中。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组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的通知》,提出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职专任教师遴选教学名师的重要举措。这一系列关于教学名师培育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学名师的培育工作。由于国家层面上的重视,各省、市以及高校也十分重视教学名师的培育工作。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名师的培育与选拔工作,并将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数量列入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然而对于如何发挥好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却未能给予足够关注。这种现象既造成高校核心人才的浪费,也有违教学名师的培育初衷。为此,笔者拟从组织的视角,对如何发挥好高校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二、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

(一)关于教学名师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教学名师还未作出统一定义。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杜德栎(2012)认为教学名师的基本要素是:一是有远大的理想、有社会责任强和独具魅力的个性;二是专业化水平高、育人艺术精湛、科研成果丰硕;三是教学优秀率高、学生亲师度高、社会满意度高;四是热爱读书学习、勤于反思以及有自己的思想。孙双金(2014)认为,教学名师应具有独特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蔡琼、宋洁绚(2016)认为,高校教学名师是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具备高尚师德、拥有睿智教育主张、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技能精湛以及教学效果优异,为高校教育教学事业作出独特贡献的教师。孙爱晶、范九伦、王春娟(2017)认为,教学名师是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应是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罗潇、刘义兵(2018)则认为,教学名师除了应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思想、出众的教育教学能力、卓越的教学科研能力、较高的社会评价之外,还应拥有在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淬炼出的独特思想、信念、技能和造诣等。

(二)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

高校教学名师应具备教学名师的一般属性,但由于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学名师的内涵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名师略有差别。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组部办公厅2017、201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综合上述学者关于教学名师内涵的解读,本文对高校教学名师作如下定义:

所谓高校教学名师,是指长期工作在高校教学一线,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改革领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突出,学术造诣深厚,在学校享有较高的声望,得到师生的公认,为高校教育教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该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高校教学名师要突出政治站位。高校教学名师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立场坚定。面对新时代,高校教学名师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牢固确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守“两个维护”,并严格执行教育部划出的“六个严禁、七个红线”。

2.高校教学名师应品德为先。名师应是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人。教学名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3.高校教学名师是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学名师应是将毕生的热情、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学生、奉献给课堂的好教师。

4.高校教学名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改革领先,教学方法创新。高校教学名师总是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是改革的实践者与先行者,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起着示范教學、引领改革的带头作用。

5.高校教学名师要有突出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作为高校教师,如果没有突出的教学质量肯定无缘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此外还要有显著的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既是教学名师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教学名师的标志性成果。

6.高校教学名师要兼具学术造诣。这是高校教学名师与其他类型学校教学名师的区别所在。高校教学名师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不仅要求其教学与教改能力与教学业绩突出,而且要求其学术造诣高、科研成果优秀。

7.高校教学名师要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师生公认。这也是教育部关于教学名师遴选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教学名师,如果缺乏知名度、美誉度,就不会得到公认,其影响力也很难产生。

8.高校教学名师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有突出贡献。这是对教学名师的一个综合性评价。虽然“突出贡献”是一个定性标准,但这个标准也是最高标准,意味着获得教学名师殊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其突出贡献。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教学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杰出精英。

三、充分发挥高校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名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奉献精神能够得到广大师生高度认同与好评。所以,教学名师就是广大教师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能够有效地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向名师学习、向名师看齐,从而有利于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同时,通过高校教学名师人格魅力的“强磁场”作用,能够有效感染、净化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这对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疑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高校教学名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与先行者,不仅处在教学的第一线,也是处在教学改革创新的第一线。以教学名师为中心,通过发挥其在教学改革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能够有力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地推进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实践环节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并使改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与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高校教学名师一定是教育家与知名学者的结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创新的思想、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能力以及突出的教学业绩。这就决定了教学名师不仅是教师群体中的杰出人才,而且也是教师群体中深受广大教师尊敬、追随的“教育家”。高校以教学名师为核心,通过发挥教学名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变动、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能力提升等诸方面的引领作用,必将有利于显著提升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并最终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四)有利于打造高校的品牌优势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有大师的学校就有名望。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大师一定是教学名师,历史上中外知名高校享有盛名的大师无一例外首先必是教学名师。有了教学名师及其引领,就有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有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就有了高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了知名度与美誉度,高校就有了品牌;有了品牌,高校就有了持久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这就是教学名师之于高校品牌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高校的各级组织都要高度重视教学名师,努力培育更多的教学名师,通过放大教学名师效应,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上述各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知名度,从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打出高校的品牌优势。

四、基于组织视角的高校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舆论氛围

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全校师生了解名师、尊重名师、以名师为荣、向名师看齐的舆论氛围,打造一个人人崇尚教学名师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精神世界里,教学名师将深深感受到来自周围师生的敬仰与尊重,感受到来自社会的仰慕与鼓励,会油然而生高度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会持久地产生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会进一步激发出献身于祖国与人民教育事业的无穷动力。与此同时,受舆论场的辐射效应影响,名师身边的广大教师将以名师为榜样,在全校掀起一股学名师、赶名师的热潮,在此氛围浸染下,全校教师的师德与师风可望得到显著提升。建议高校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校园广播、画廊、新媒体等诸多舆论工具或载体,大力宣传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与名师精神,也可以给国家级教学名师塑像的方式来充分肯定名师的贡献及名师的精神丰碑。舆论氛围的营造要达到让名师本人感动、让广大教师心动的效果。此外,对于高校而言,不要搞运动式的舆论营造,要坚持舆论宣传的长期性与经常性,让名师精神持久地在校园激荡,持久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搭建载体平台

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仅有精神上的鼓励,舆论上的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织为名师搭建一个“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发挥平台。如果缺乏载体平台,教学名师能力再强,其引领作用发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个载体平台,教学名师就有了沟通的桥梁、活动的抓手。这个载体平台可以是名师工作室,可以是以名师命名的教研团队,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以名师为中心开展的工作联盟或群体等。教学名师借助这个载体平台,就可以组织带领身边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改革创新、聚力资源建设、促进相互交流、提升教学能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带动更多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最终带出一个高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因此,组织要高度重视教学名师的载体平台建设工作,根据教学名师的专长与个性特征,并征求其个人意愿,为其搭建适宜的载体平台,铺设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发挥的通道。

(三)提供资源支持

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还需要组织加大资源的投入。可能有人会认为,培育教学名师需要高校加大资源投入,而获得教学名师荣誉之后组织就不需要再继续投入资源了,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培育一名教学名师固然需要投入资源,而让教学名师发挥引领作用更需要组织加大资源投入。其理由是:第一,这是进一步激发教学名师活力的需要;第二,这是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需要;第三,这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名师发展层次的需要,譬如需要将校级、市级教学名师培育成省级以至国家级教学名师。因此,建議高校以及名师所在的二级学院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教学名师自身业务的再提高与引领作用的发挥,当然,与此同时,学校或二级学院也需要考核教学名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效果。除专项经费外,组织还要为教学名师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与办公设备,必要时组织还可以考虑为教学名师配备工作助手,其目的就是要为教学名师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让教学名师的社会价值与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实行政策倾斜

组织对教学名师实行政策倾斜既是加大教学名师后培养力度的需要,又是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需要。组织对教学名师的政策倾斜,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名师成长的初始阶段,而且要体现在教学名师育成之后的阶段。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对教学名师育成之后继续实行政策倾斜,有利于发挥政策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让强者更强、名者更名,有利于高校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教学名师打造出较高的知名度与品牌。因此,建议高校在申报项目、评优评奖等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向教学名师倾斜,更好地促进教学名师向更高、更强发展,进一步放大教学名师的凝聚效应与辐射效应。

(五)密切领导关怀

教学名师是典型的“社会人”,需要来自组织的关怀与重视。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权威的文化背景下,领导关怀对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高校中,领导关怀对于有效调动教学名师的积极性同样不可或缺。基于此,建议高校建立起领导与教学名师间的联系人制度,让高校领导、二级学院的领导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与教学名师结对子。日常工作中,主要领导要主动与教学名师沟通联系,经常走到教学名师的身边嘘寒问暖,关心教学名师的工作状况与生活状况,充分肯定教学名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切实帮助教学名师解决其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密切领导关怀,让教学名师从中进一步激发出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让教学名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服务之中,并通过其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党和人民的高教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德栎.我国当代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元素与启示——基于四位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2,(8):5-11.

[2]  孫双金.名师的特征[J].江苏教育,2014,(5):25.

[3]  蔡琼,宋洁绚.高校教学名师的成长与培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6,(12):126-128.

[4]  孙爱晶,范九伦,王春娟.发挥名师引领 助推教学回归——地方普通高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7,(2):65-69.

[5]  罗潇,刘义兵.教学名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发展特质[J].教师教育学报,2018,(4):1-7.

[6]  邓国良.试析国家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J].理论导报,2011,(8):49-50.

[7]  薛媛.名师工作室引领下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7,(6):23-24.

[8]  尹艳秋,季银.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平台[J].江苏教育,2018,(46):20-24.

[9]  林莉.影响大学卓越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以36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成长经历为样本[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3):47-49.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高校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