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艳
摘 要:幼儿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自立的精神,使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而通过蒙氏活动的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进步很快,有助于幼儿后期茁壮成长。
关键词:蒙氏活动;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当今幼儿社会教育已从“智育中心”转向人格教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教孩子做人,第一步就要帮孩子建立自我服务意识,这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也是生存的“本钱”。如今“上大学带保姆”的现象,使人们关注的焦点落在了孩子的生活自理问题上。蒙台梭利认为3—6岁是儿童“幸福愉快的游戏时期”,从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进入一个真正的建设时期,他们有各种机会在其周围世界中有意识地寻觅经验,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阶段。想让孩子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让孩子做一名自我的人。所以,我们决定要从小培养幼儿自信自立的精神,使他们树立爱劳动的观念。为此,我在对小班幼儿进行蒙氏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
一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目标
1学习独立的进餐及正确的进餐方法。如:抓、夹、舀等技能。
2学习使用餐巾及各种折叠餐巾的方法。
3学会用抹布清洁桌面,用扫帚清洁地面、毯子。
4学习穿脱衣裤的技能,如:拉拉练、扣纽扣、系带子等,并将衣裤叠放整齐。
5分清左右鞋,学习清洁鞋子。
6学习盥洗的技能,如:拧、端、倒、挤等。
7学习梳头的技能,如:编辫子、夹发夹等。
8学习整理玩具、学具、图书等。
二 蒙氏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途径
在蒙氏小班,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生活区的工作实现的。设置日常生活练习区的目的,在于透过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相关的操作练习,发展幼儿的动能、文化和人格。
(一)动手尝试、身体感知、激发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手是智慧的源泉”。正如蒙台梭利强调的“学习必须专心”。而让小孩子专心的最好方法是使他将注意力专注在某一项借由自己的双手操作的工作上,在完成各种工作的过程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锻炼,幼儿在展现自我服务成果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如工作“大把抓”“二指捏”“三指抓木桩”等就是让幼儿练习“拿”的不同方法,锻炼了手指灵活性。这是自我服务的最初练习。接下来有“夹的工作”“臼的工作”,在手指动作的基础上增添了手臂力量的训练,还有“倒珠子”“拧螺丝”的工作又让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更上了一个难度。而这些工作也是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一步步激发幼儿不断尝试的兴趣。在“衣饰架”的工作中,通过“系带子”“加纽扣”“别别针”“拉拉链”等,孩子们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比同年级的其他幼儿能干许多。也就在这动手工作的过程中,孩子的生活技能得到锻炼与发展。自我服务能力也越来越强。
(二)精心设计蒙氏教具,丰富的操作材料
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掌握各种服务技能,我们在生活区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蒙氏教具的摆放、展示顺序上也是经过反复推敲,让孩子的发展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让孩子始终被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去尝试新的工作。同时,在蒙氏教具的设计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选择一些直接目的不同但间接目的相同的工作。如在“抓”的练习中,我们设计了“大把抓米”“五指抓毛线团”“大把抓豆子”等。这些工作的内容不一样,但都可以让孩子们练习抓的技巧。其次,在每一样工作的展示顺序上,我们也是由易到难,尽量减低工作的挫败感。让孩子有工作的信心。如在“臼的工作”中,我们先展示“大勺臼小球”的工作,这比较简单,接着展示的是“大勺臼大球”,工作难度有所增加但幼儿也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展示“小勺臼大球”,既激起幼儿尝试的兴趣,也让幼儿有了完成工作的经验积累,工作的成功率也相对提高。在幼儿熟练掌握后,我们还展示了“大小勺臼大小球”“小勺臼大小珠子”的工作,让幼儿探索多种臼的方法技能。此外,我们在设计蒙氏教具时还注意了工作的趣味性,如“夹的工作”有“夹小镊子”“大夹子夹乒乓球”“夹小动物”等。在内容丰富的同时还设计了“夹发夹”“带刺毛的动物”,让幼儿在娃娃头型板和动物图形板上夹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夹子,在工作时既发展了动作又提高了兴趣美感。幼儿在一次次工作中得到不断的练习,反复巩固,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的自我服务经验。
(三)亲子活动、家园共育
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光靠幼儿园也是不够的,如果家园得不到统一,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两面性。家长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锻炼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就应建立一定的常规,采用适当的方法,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形成良好习惯。我们主张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如发现孩子自己在用毛巾洗脸,不要武断地制止他,怕他弄湿了衣衫,打翻了脸盆。你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引导他怎样拧毛巾才会拧干,怎样擦才会又舒服又干净。这样孩子在学会正确的方法时也有了成功感。自我服务的信心得到了增强。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创建整洁的家庭环境,并且要持之以恒。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统一要求,并且随机进行教育,让孩子在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能力的培养结果
经过一年的培养,我班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进步。学会了自己穿衣裤、鞋袜;独立进餐,刷牙洗脸;女孩子会自己梳直发,戴发夹等。各项生活技能相对刚入园时有了较大的提高。
(见下表)
总人数:34人
孩子们的进步概括起来分两部分:
(一)在实际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进步
幼儿学会了自己穿衣裤等,方便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起床时再不用排队等待老师的帮助,感冒率也减少了不少。不少幼儿再不用担心“中午谁来喂我吃饭”,自己吃比谁喂都香。我班有个小朋友,一开始入园总是哭,问清原委后,才知道是因为他不会自己吃饭,又担心老师中午不喂他,会挨饿,所以不停地哭,不愿上幼儿园。但现在,这种担心他再也没有了,每天午餐时,他自己吃得可香了。
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妈妈们相对轻松了许多。他们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干自己的事,再不用为了喂饭、穿衣等琐事而烦心。
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自己做事的信心。从而更加激发了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兴趣。他们现在渴望學会做更多的事情!
(二)在思想意识上的进步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中,幼儿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明显增强。他们有了班级小主人的意识,能主动地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也知道了:因为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妈妈不用再担心他们,可以省出一些时间休息一下。这就培养了幼儿爱父母、长辈的情感。幼儿认识了自我,需要成人帮助的思想越来越少。而且,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也树立了幼儿自信、自立、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那种“我会,我能干好”的意识愈发强烈。
任何的教育方式都只是手段,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正确理解蒙氏教育思想,辩证地看待,发展地运用,不断研究、创造,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蒙氏教育中得到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