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妮 葛正浩 王少伟 何富珍 张伟刚
摘要: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宗旨,分析基于CBE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生产实习模式。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认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28-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个基本理念,即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1]。陕西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近几年按照认证通用和补充标准,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宗旨,分析基于CBE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构思“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校企合力,协同育人,资源共建”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机制,校企共同制定生产实习大纲、确定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共同考核实习效果、不断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实践的过渡,是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實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生产实习环节是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通过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对于专业课程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和学习各类成型工艺、成型方法、成型模具、模具加工、成型设备等基本生产知识,了解现代化大规模生产方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专业基于CBE的培养方案中的生产实习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基于CBE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考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以理论教学成果为考核标准,实际教学中教师逐渐地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考核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使之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甚至于放弃实践学习。此外,对于现有条件下能进行的实践不够重视,轻视实践的“教”与“学”的目的不明局面。
(二)实习企业与培养目标及内容之间的矛盾
原有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对口实习单位,依附于专业与行业龙头单位的业务合作,或教师个人与行业内各类机构的合作关系,实习过程浮于表面,难以深化。加之企业动化程度增高,需要的人数减少,不能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由于企业实践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学生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在企业实习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影响生产过程,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影响,导致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态度消极[2]。这使得生产实习目标和内容很难有效实现。
(三)学生为中心理念不突出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素质教学体系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传统生产实习模式中,按照企业提供的生产工位统一安排学生实习,不关注学生和学生能力需求问题,导致学生实习动力不足,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习惯有待系统培养。
(四)生产实习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问题
实习时间过短,实习过程多以被动的听讲座形式和参观形式为主,无法做到让学生定岗实习,在每一个车间或者实习工位没有深入学习,导致生产实习流于形式。企业或者生产线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没有身体力行的机会,很难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实习现场,指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保障学生纪律和人身安全上,偏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学生实习报告为流水帐式或知识堆积性的报告和笔记,实习教学大打折扣。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对于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挥着极强的导向作用。生产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和实习笔记为主,忽视了实习过程考核,使教学主要方向导向理论教学,由成果导向演变成了导向成果,使考核失真。
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生产实习改革措施
(一)对接企业,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生产实习改革探索的经验是“企业的选择是实习改革的关键”,需要找到对口企业、对口专业进行实习。近年来,积极动员校友资源联系适合生产实践的企业,我们针对利益相关体进行了走访调查,收集市场及学生的需求信息,围绕生产实习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分析,建立针对性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围绕成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型设备等内容要求,多次前往对口企业洽谈相关合作事宜,后续经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达成了为期近3个月左右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生产实习。
(二)学生能力情况及需求
专业老师给学生介绍企业相关生产情况,然后专业老师分为若干组,对学生进行面试,掌握学生知识结构及能力情况,了解学生能力需求。根据面试情况,把学生分配到相应车间或工位。
(三)以能力需求为导向,实施生产实习
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将学生按能力需求分成若干组进行实习。实习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安排了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现场实践进行指导,学校带队教师负责现场协调,对实习笔记进行随检,定期开会了解学生能力掌握情况。
(四)学生能力情况评价和持续改进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进行了批改、评价,要求全体实习学生采用PPT对实习内容、实习收获进行汇报。通过同学们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专业老师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在生产实习环节中的能力获得。结合实习笔记、实习报告情况,综合评价每个学生实习能力达成情况。
同时,专业到企业调研走访座谈,企业反馈意见。和学生座谈,了解实习组织、管理、企业条件、实习安排、实习内容与学校理论知识的结合情况,总结实习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主体对实习能力达成的建议。专业教师集体开会总结,对实习内容,能力达成情况综合分析,通过学生实习情况的总结,总结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持续改进。
三、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生产实习改革成果
(一)综合效果
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校外生产实习,实习期间采用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养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经历近3个月的实习,经企业考核学生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实习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9.70%,且实习单位在后续招聘中,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签约;参与实习学生应聘成功率94%以上,世界五百强企业签约率53.84%,平均薪资水平较高。
(二)突出学生中心,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
这种实习模式能够为从学校到企业、理论到实践、学生到员工转变提供的非常难得的实践锻炼,得到学生一致认可,实习中学习到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受益匪浅。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习,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很多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体现出了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自信,使他们获得了录用的优先权,极大提高就业时的签约率。
生产实习模式中关注学生需求和学生能力的问题,关怀学生能力培养,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能力进行规划和安排,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专业通过能力考核,反馈、总结,分析生产实习不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
四、结语
生产实习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探索过程中,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姜文凤,朱泓.树立实践教育理念,培养拔尖人才[J].教育新视野,2011:21.
[2]杨雷,张圣领,郭会时,焦林娟.“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化工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7,44(6):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