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构建本真数学课堂

2019-04-17 08:11庄敏
教师·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学

庄敏

摘 要:教师常常会陷入思维定式中难以解脱,进退维谷。如果能不受制于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模式等形成的条条框框,改变角度,就会有更大的广度和自由度,就会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从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所以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想与时俱进,唯有继承与发展并进,构建本真、朴实、自然的数学课堂,让课堂带来无形的气场,给学生留下见识,形成素养,提升能力,实现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本真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58-02

一、关注生活素材,构建本真课堂

生活是美妙的数学素材,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实的一种“解读”。教师利用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唤起他们原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实在、亲切、自然、易懂和快乐。快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关键词,学习也当如此。

生活中任何素材都包含着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满脑子都是问题,而且对学习都充满着期待和渴望。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们都知道现在人们都住在楼房里。问题出在晒棉被上,棉被体积庞大,套房阳台空间有限,人们都喜欢把棉被抱到顶楼晾晒,那得在两墙之间固定一条长绳子,至少需要在两端各确定一个支点,但是你们能想起来是怎么确定支点的吗?”这样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两端确定支点是经验,其中包含的数学要素是两点确定一直线。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说出是怎么知道确定支点的,但如果被问到是什么时候学会两点确定一直线的,他们就能清晰地回忆出来了。是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经验只是数学知识表面的一种体现。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两墙之间固定一条长绳子的探索过程,教师既让学生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转化思想,把转化思想埋在学生心中,又增长了其见识,使之今后还可以应用见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今天就要学习这样的知识。这样进入直线、射线、线段的本真的教学,是幸福的。小学生虽然是个小生命,但非常敏感,你理解他、尊重他,他是懂的,会在学习征途上更积极向上,感受到学习之旅是快乐的。

拥有了见识,拥有了道理,学生自己可以将道理找回来,还可以自己创造出来。学生对知识结论背后的道理懂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遇到新情况就有定力,不慌。教师可以这样通过生活见识来关注数学文化,通过教学内容来渗透数学文化,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来提升课堂文化。

二、关注课前调研,把握数学本质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教师要教好教学课程就需要高超的艺术。1~20的数字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陌生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小衔接班,知道多了就加,少了就减。但是这种提前进行的教学完全脱离教学本真,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致使学生对数数缺乏深刻的理解。一开始种子就有缺陷,未来怎么生根发芽?“学习20以内的数”这类课的数学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数的本质应该是多与少,但是能从数的多少理解数的概念却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不禁要质疑学生真的会“数数”吗?虽然学生从出生到入学,每天都能接触到数字,但是一部分学生是站在门口还没推开门,一部分推开门看一眼又坐下,只有一部分是真正理解数数。学前儿童的“数数”仅类似于念歌谣,他们并不理解数的意义,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数数”的本质特征。

“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没有“数数”这一过程,学生对数的理解是不深刻的。通过1个1个数,学生知道了这样数的规律是每次加1,且越往后面数数越来越大;倒着数,越往前面数数越来越小。通过2个2个数,学生知道这些数就是以前说的双数或单数。再3个3个或5个5个数,学生丰富了数数经验,丰富了对数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数感。通过数轴,猫从0开始每次跳3格,老鼠从4开始每次跳2个,学生探讨猫跳几次后抓住老鼠。课件生动演示猫捉老鼠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了学生进一步发现自然数列的内在规律。其次,“数数”活动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数数”时,尤其是“接着数”(手指着一个物体口中说出一个数),学生必然要用到“一一对应”的原则。说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物体,不仅借助实物,还借助小棒、计数器,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还能为学生学习函数打好基础。另外,刚开始学生可能是凌乱、琐碎、无序地数,经历数数的过程后,他们发现数数必须有序地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等,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之后教师再提供集合圈、点子图、抽象出数,让学生有序观察,有序地思考。“数数”还为学生理解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特别是结合数轴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往前继续数就是加,往后继续数就是减。从0开始每次加2、加3,现在是加法,以后这样往前数就是乘;同理2个2个或3个3个往后数,现在是减法,以后就是除法。能够数到“0”就是整除,不能数到“0”还剩几个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可能学生只会数数,看不出规律,不急,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找感觉,把问题放下去,在问题中真正产生新问题,这样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自然数概念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不能忽视了“数数”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探究这些数之间的规律,感受、体验到数的魅力。教师只有把握住教学本质,这樣内容才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教师只有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才能让教学走得更远。

三、关注本质“操作”,引领思维“加速”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的过程,而这一本质只有在数学活动中可以得到体现。操作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外在的操作去促进内隐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学生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体中同样处处有数学,左右概念这节课就是强化学生对左右的感知。

“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左右好朋友,大家都能分清它们的左右,确定?屏幕显示:橡皮擦,尺子。请在课桌一起摆上,边摆边说橡皮擦在尺子的哪一边,尺子在橡皮擦的哪一边。”(要求说完整句)“大家都很厉害哦,现在增加一点难度,课桌上放5样学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摆上铅笔、橡皮擦、尺子、文具盒、小刀,再请从右往左点一次名好吗?”(进一步跟进)“从左数橡皮擦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擦是第几个?咦,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擦数出来结果会不一样?”教师通过操作多种学具的左与右,能使学生从前一阶段相对独立的对左和右的感知,过渡到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感悟,使学生方位意识得以提升。“真棒,老师是用哪一只手和他握呢?有的说是老师的左手,有的说是老师的右手,这究竟是老师的哪一只手呢?谁有办法能很快地看出来?”这样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想到“老师你转过去和同学同一方向,就一样了”,使问题得以解决。“是啊,我们举的都是右手,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反,举得手就不一样了。礼节上,我们握手时,都用右手。大家学会握手了吗?好,同桌小朋友都来握握手吧。”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通过操作掌握方法是一种思路,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应对各种困难,才能引领学生思维加速。

通过操作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操作,在操作中激活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表象。再次进行操作,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的描述也逐步由经验走向内涵,由直白走向精准,通过动手、推理、概括形成模型,揭示出数学的本质特征。随着教师再进一步层层深入地导引——“这样摆吗”“为什么”“讲道理”“有不同声音吗?”“同意吗?”精彩的思辨层出不穷,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深度、宽度,体现了课堂上人人平等的和谐理念。

四、关注教学细节,实现完美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认同这一观点。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从常见的旗杆、蜡烛形状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一个个联想动作,但是动作越来越难,越来越有挑战性,而这个挑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单位同为“1”的动作。“跳一跳,猜一猜、想一想”,学生的求知欲一次又一次地调动起来,学习欲望越来越浓厚。学生在活动中被吸引了,逐步融入课堂,发现简单的数字其中蕴含的是不简单的数学道理。同样是1,表示的具体含义却不同。学生会发现这里的“1” 不是我们学过的1,而是比較标准,所以在1上面加上双引号。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单位“1”,教师可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变式训练。点燃煤炭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温度,一旦点着,煤炭能释放惊人的热量。教师也需要多用耐心和热情去关注课堂孩子细微的点点滴滴变化。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孩子的成长也正如煤炭的燃烧,需要时间和温度。

五、结语

小学生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在课堂度过的。他们的生命是一节节叠加起来的,成长是一天天叠加起来的,这是儿童主要的生命样态。教师一定要把握住目标,领着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尽情沐浴数学文化的春风,充分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关注细节的把握,并不断鼓励学生想象,立足想象,自然流淌,真正彰显本真、高效、成长的课堂。这样让课堂埋下原质量、原生态、饱满的种子,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郁小牛.创设生活化数学 回归数学本真[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9):41.

[2]马奇飞.建构“本真”的数学课堂刍探[J].成才之路,2018(8):57.

[3]杜建军.童趣课堂,回归儿童数学学习的本真状态[J].数学教学通讯,2017(34):26-27.

[4]丁丽娟.回归本真数学,打造高效课堂[J].考试(综合版),2012(3):28-29.

[5]赖清茹.小学本真数学课堂的价值追寻[J].新课程(小学版),2013(9):135-136.

[6]王晓东.本真数学教学:基于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2(5):4-5.

[7]刘 娟.关于构建本真数学课堂的新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5(20):41.

[8]阚锋锦.发展核心素养,打造本真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26):43-44.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