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亚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创新,人们除了关心临床治疗效果,对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护理服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急诊手术期间,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严重不适,以为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开展[1]。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变化,临床医务人员开始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2]。故而本次研究特此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92例进行了分析,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手术患者92例,于2017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可良好交流;病情稳定;排除依从性差、拒绝问卷调查、精神疾病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6例。研究组中28例男性研究对象,18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77(45.6±5.6)岁;22例普外科手术,14例骨科手术,10例胸科手术。常规组中29例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78(45.7±5.5)岁;25例普外科手术,13例骨科手术,8例胸科手术。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具体为:(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30min进行床旁交流,检查患者一般资料与手术资料是否齐全,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知识、术中配合及其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心态,鼓励患者主诉并予以耐性倾听。大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手术而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说出自己的疑虑、担忧,并最好解疑答惑以及相关说明,消除其不良心理。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做好医疗告知,并要求家属为患者提供支持、鼓励。通过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指导患者放松身心,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与手术护士再一次核实患者基础资料,交待患者主要的心理顾虑,通过语言或是眼神,予以肯定、支持。将手术室护理人员介绍给患者,在术前与患者保持良好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担忧、紧张。搬动患者时,动作一定要温柔,体位一定要舒适。(2)术后心理护理:术毕回室,与手术室护士一同接病人至床旁,了解术中用药及手术情况,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待到患者麻醉消退后告诉其手术治疗结果;告诉患者术后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合理运动、饮食等,对患者目前得到的成效予以鼓励,促使患者治疗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DS、SAS评分>55分,视为严重抑郁、焦虑。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及血压水平。
研究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x±s]
两组术前心率、血压水平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心率、血压水平比常规组更加稳定(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心率及血压水平[x±s]
患者在术前会因为手术疼痛、出血、医疗费用等原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影响手术疗效。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术前实施积极护理,通过心理评估,考虑到患者心理特点,与患者加强交流,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比如麻醉方式方法、手术操作医师的技术水平等,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念,指导患者调节情绪,通过深呼吸或是轻柔音乐播放等形式来稳定心理[3]。术后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手术实施情况,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并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积极预防术后不良事件,让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故而心理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心理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生理机能,进而使得血压、心率产生较大波动,术中麻醉有可能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引起不良事件[4]。对此,临床护理时,除了疾病护理之外,需高度重视患者心理护理,通过不同方法向患者表达关心、传递暖意。故而研究组术中心率、血压水平比常规组更加稳定(P<0.05)。
总之,心理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稳定血压、心率,确保手术顺利。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