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安忆无疑是上海文化的名片,事实的陈述,真实的温暖,真实的残酷。对自然美和人世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关键词:简单;时间;象征
作者简介:李志军(1979.2-),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1
最近和学生一起研读了王安忆女士的代表作《长恨歌》中“围炉夜话”一节。心绪难平,故写此文。
有一种恍然的感觉,仿佛迷失在王安忆笔下的时光里。恬淡的不像60年代的上海。读这篇文章有一种安静的感觉,仿佛一霎那间时间都静止了,只有盈满身边的温暖,又从梦境中传来的细碎的声音,甜糯的香气充盈这个安静的世界。
在老老旧旧的时光里,日子像细沙一样缓慢地流淌。生活在60年代的上海里,却又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分明是寒冷的冬季,却又让人觉得温暖洋溢。好像屋子的一扇门就能屏蔽掉一整个世界的喧嚣。轻言慢语,绵绵不尽,丝丝缕缕的声音,温热,稀薄,凝滞的空气充斥着旧上海的日子。算好了一日的活计,慢慢地磨着精细的糯米粉,炒晒干的西瓜子,在弄堂里交错的竹竿上晒起了刚洗好的衣衫。他们聊着最无关紧要的话题,说着对人生太多太多的慨叹,围着火炉做着简单的游戏却又久久不愿离去。就这样的简单如一,干净如洗。
我为这样的简单感动着,又为这样的闲趣痴迷着。或许生活本就是一场简单的游戏。这样的日子空泛而不空洞,没有所谓的梦想却有着自己的追求,甘愿平凡却又不平庸的生活着。像蚂蚁一样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却又津津乐道。在空虚的日子里深深享受着这样的空虚。如果说生活是种盲目,那他们乐在其中。
可这样看似平淡温馨的日子下应该是一种别样的忧伤吧!每个人做着自己单调的事,而心里涌出的是无限的惆怅,关于过去和未来。我相信每个喜爱回忆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竭力过着平淡日子的人却是内心最汹涌的人。这样一种感情,该怎样去理解?
我不禁想到了王家卫的电影。仔细斟酌着光和影,在明与暗之间寻找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颜色。想起了《花样年华》里泛黄的灯光下弥漫开的淡淡的忧伤。记得张曼玉在其中变换的26套上海旗袍,或浓烈或清浅。可是无论旗袍怎样变,上海永远是上海,没有悲剧却被悲伤笼罩的城市。在梁朝伟转身走进雨帘的时候,世界静得只剩下雨声。那雨滴连串仿佛一串无奈的省略号。张曼玉被松开的手轻微的抽搐了一下,随即紧紧抓住了另一只手臂。只剩下一句话回荡在雨中“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因为没有如果,所以没有回答。
我至终都觉得时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他能把复杂打磨得简单,能把棱角打磨得平滑,他能将喜欢变成怀念,能让味道变成永久。那一份将时间碾碎了过的,让短暂变长,让瞬间变为永恒的细腻让我感动。
我脑海中的旧上海:电车、咖啡馆、海报、剧院、牌坊一样的建筑,街边的电话亭和墨绿色的邮筒在人来人往,喧嚣浮华中静默着。沉木的地板、斑驳的砖墙、雕花的门窗、里弄里弥漫着豆瓣酱的香气,城市的细缝中有着最琐碎的繁杂。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太真实了,真实的温暖,真实的残酷。她的笔触细腻而不做作,飽满却不空洞。每一个字都有灵气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一样。平平淡淡,看似没有波澜,却隐匿着最深的人间滋味,仿佛是一杯清茶,淡淡的滋味过后才是绕齿余香。
长恨歌,在漫漫长夜里,在明亮的日子里,恨,怕是早已变成了无奈与浅淡的伤感了吧!
一切艺术同时既有外观,又有象征。有人要钻到外观底下去,有人要解读象征的意义,也许这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围炉夜话》中有什么呢?那些白胖的糯米,绵绣的霓裳羽衣,香气四溢的芝麻,炉膛中拢起的火,炒栗子,西瓜子,大白果,嫩鸡蛋,九连环,一件件,一宗宗,这些都象征着什么呢?
说它们象征着老上海精雕细作的生活?我觉得不是,这一件件,一宗宗,是事实的陈述,并不是象征。而且,生活本身无需被象征,它一直都在。无论怎样被象征,生活永远保持同一姿态。
既然摒弃了《围炉夜话》中的象征意义,那么这篇文章还剩下什么呢?除去象征,当然是外观。王琦瑶、毛毛娘舅,严师母,萨沙,四个人挨过一个庸长而幸福的夜晚,不谈人生,不谈哲学,只细数那些琐事,最最闲来无事的话,每一个字都是从心底里吐出来,他们谈的,无非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酒酿的醇厚,”气味和滋味,胜过一切语言,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虚幻却更经久不散,忠贞不二,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
时间,空间,都在作家笔下被有意地除去,剩下的,只是这种螺丝壳子里不变的生活。这种生活,是精细,温暖,平和的。生活的壳,在作家的描写和我的阅读中层层剥落,露出它美的一面,它美在何处?像是填满那个夜晚的缝隙的空气,这种难言的美,我无法讲。就像同冬天讲雪花一样苍白无力,我又如何向生活在生活中的人,去讲生活中一个晚上的美?
在美的作品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这种人有希望,认为美的作品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