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
摘要:在《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构建了一个人人自得其乐的世界。在这个虚构的社会中,社会小而人际关系真,人民与世隔绝,需要自食其力的劳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仙境。
关键词:陶渊明;理想化;世界
1 桃花源中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并诗》描绘了一个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中关于世外桃源的描述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通过“渔人”刚刚进入到桃花源中第一印象的描述,可以看到:桃花源与世隔绝,基本的生活条件完全具备,但是却不是无忧无虑的,依然需要人们来辛勤劳动。桃花源首先在物质上不甚富裕,称不上享受。渔人来到其中,桃花源中的民显然是十分兴奋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但是即便如此,他们拿出来招待渔人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奇特神奇的东西,而是一般的肉食与酒。
可以看出,在陶渊明看来,有土地、良田、美池,人们就可以自食其力,自己劳作养活自身,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享受。显然,陶渊明想象的美好世界与一般我们想象的天堂不同,这里物质条件并不是十分优握。人们还是需要辛勤的劳作,而不是如仙境居民一般无关五谷,长生不死。本质上说,桃花源是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
陶渊明关于世外桃源的美好想象,不像曹植“游仙诗”那般是彻底的浪漫想象,陶渊明的想象不是那般的虚无缥缈,而是有现实的依据和可能的。假如《桃花源记》不是以一个渔人的视角描写一个追寻不到的桃花源故事。那么,桃花源中世外桃源般的场景我们在陶渊明众多的山水田园作品中可以找到,如《归园田居五首》: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其三)
试携子侄辈,披棒步荒墟。排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其四)
在《归去来兮辞》也提及到:“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掉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也就是说,现实中是有可能出现桃花源中的场景的,且陶渊明是热切的希望现实中有这样的地方,然而结果是“后遂无问津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实的悲哀,原因在于能安贫乐道的人太少,自得其乐的人也太少。
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态度,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世俗的态度。桃花源中避世者对闯入者的态度是恭敬却远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突然在桃花源中见到渔人这样的异类大惊过后便是比较热情的招待,显得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十分好奇,但是听完渔人的讲述后。桃花源中的人依然希望保持继续隐世的状态,“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也表明了陶渊明辞官隐世之心的坚定不悔。同时,桃花源的存在又是追寻不得的,从最开始的处处志之到无人问津,无论世人如何追寻,对桃花源是什么态度,对于己经消失在桃花源中的隐世者来说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一种隐世的态度:众人知道隐士的存在,却求之不得。隐居者偶尔露出的惊鸿一瞥向世人展示自己,然后遁入“桃花源”中无迹可寻。
而在精神上,“渔人”更是马上就抓住了桃花源中人的最大特点:“怡然自乐”。虽然陶渊明没有说明桃花源中人怡然自乐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对现实的满足无疑是最大的可能,无欲无求忘怀得失才能自得其乐。
2 陶渊明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照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的特点是分裂与战争。陶渊明生活在東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的频繁。国家政治腐败,为了争夺权力私欲,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污贿赂之风。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己。
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组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朝廷,这个朝廷就是东晋王朝。东晋王朝虽然作为一个朝代记录在史册中,但是东晋王朝的统治范围非常的小,管辖区仅限于江南地方的半壁江山。在东晋王朝统治期间,北方的统治权一直是由赵国及前秦人等统治者掌管的。国家呈现分裂的状态,这个分裂的状态一直延续了两个朝代:东晋、南北朝时期,前后分裂的时间为三百年。
公元前316年,西晋王朝因西晋帝司马邺被俘而宣告终结。西晋灭亡,但仍有亡国奴不甘心,想恢复西晋王朝。他们在各个地区积极活动,为恢复西晋时刻准备着。公元前317年,在南渡过江的西晋遗臣江南及中原氏族共同拥戴下,琅哪王司马睿在建康都城称帝为王,史称晋元帝,国家的国号仍旧是晋。由于建国帝都位于江南西晋的东侧,所以史称东晋。
陶渊明时代背景经历了东晋王朝,又迎来了南北朝。这两个王朝所属年代的国家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裂。在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一直都是分裂的局面,没有得到完整的统一。
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陶渊明理想中的世界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小国寡民的景象。现实中,国家分裂,难以统一。在陶渊明自己想象的桃花源中,首先,桃花源是一个避世的地方,当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讲到自秦汉的历史之前,桃花源中人还问如今是秦朝第几世。“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避世而与世隔绝。在渔人到来之前不会出世,在渔人向他们讲述了外界的情况以后,依然不愿意出世。
可见,在陶渊明的想象中,桃花源是可以躲避外部战乱与分裂的地方,这正是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对现实世界情况的不堪忍受。其次,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安定有秩序,就连桃花源中的格局结构也是这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叶陌交通,鸡犬相闻”。在渔人的视角下,桃花源中的房屋,土地,还有农田都是整齐有秩序的。这与外界的无序与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外界,战乱不止,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陶渊明想象出完美的农业生产环境也是在情理之中。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