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019-04-16 10:32赵俊苹李二美杜显聪林琳李媛媛朱崇崇
速读·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中学语文教学

赵俊苹 李二美 杜显聪 林琳 李媛媛 朱崇崇

摘 要:众所周知,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阅读是吸收,是作文的基础,好像蜜蜂采花;写作是倾吐,好像蜜蜂酿蜜。学生只有理解了才会表达,反过来,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吸收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训练学生的读写结合,应该依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古语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可见,读书与写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文本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从阅读课入手,实现以读促写

教材中的课文就是训练学生阅读最好的材料。以课文为例,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以及作者的思路、风格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当然,在课堂中不只是让学生阅读,更需要让学生动手写。仿写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反复地写,反复对照修改,直至揣摩清楚作者的创作方法及写作技巧。而且在具体做法上不急攻进利,做到循序渐进。首先可以对句子进行仿写。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许多精美的语言:“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其中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方法去描写某个景物,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次可以对片段进行仿写。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自己家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最后可以仿写整篇课文。这样,学生语言上得到了积累,作文技巧也得以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方便学生理解所学课文内容,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需树立“以读促写”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促使学生“以己之手,书己之心”。利用阅读课引导学生走近名家,亲密接触其生平遭际,涵泳其经典作品,感受其思想厚度,感动其人格魅力,使学生产生想写一点东西的“冲动”,把感动和“冲动”转化为行动,自愿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要求学生把感受积累成册。

二、从写作课入手,实现以写导读

习作是聊表心迹、抒发情感、阐释事理的重要途径,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感知的外显,同时也是讲述见闻及感受的重要途径。

1.读前写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类似题材的作文,通过写作让学生回忆过往的生活经历,并对所学的课文产生期待以及亲近感。如教学《背影》中对父爱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这样一来,通过写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并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而且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感悟出父亲对自己的爱。

2.读后写

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如改写文言文与古诗词、续写课文、缩写课文等。

可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对比古诗词与现代文的区别,而将古诗词转换为散文又是另一番韵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文续写一个圆满的结局。缩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可让学生学会概括总结自己的看法,将长句精简为短句,保留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加强课外阅读,为写作打下基础

初中阅读教学固然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一隅,而是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搭建互动网络学习平台,提高阅读资源流动率,并着实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以新媒体网络平台,组织学生通过“图书漂移”开展课外阅读,即以电子档形式交换、推荐阅读资料、报刊抑或书籍,并定期做阅读心得交流,最后通过各种形式展示阅读效果(譬如阅读交流、写读后感等)。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语感,提供灵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感知内容说精彩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而语文的魅力源于作品语言美、人物鲜明的个性美、构思精巧的独特美、主题深刻的厚重美等。所以,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感知寻美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文字不是把景物毫无生气地简单地罗列,而是生动、细腻地层次井然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修饰语更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仿佛就是一副色彩鲜明的风景画。

又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对闻一多的“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肖像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等细节描写,都能生动细致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再是《散步》一文文美意丰,美点很多。其中句式上的特点较其他篇章尤为突出: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等。这些句子不仅讲求句式的对称,意义上也是对举的。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肩挑两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

由此可让文章的精华凸显,教学中以次为切入点和中心,勾连其他相关问题的研读,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

五、咬文嚼字析写法

咬文嚼字析写法就是在感知内容说精彩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和时间来揣摩品析,使它们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如咀嚼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节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作者是如何做到条分缕析,特点鲜明,生动细腻地介绍百草园的景物呢?这样学生针对老师的问题可以先从写作范围及顺序入手,来分析。一个“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点明了整体百草园与局部泥墙根一带的关系。同时两个“不必说”分别侧重于由低到高写景物,由高到低写动物,兼有由静到动的顺序,从而井然有序地将景物列举。

接着,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视觉上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听觉上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触觉上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味觉上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最后,从遣词描写来看,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生动。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课上与学生共同品析这样精彩句式的时候,确实有一种含英咀华之感。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细腻感人。课上由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入手,让学生体会父亲怎样的背影让作者“最”不能忘记?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这里首先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寫。文中“蹒跚地走”,“慢慢地探”,“穿”,“爬”“攀”,“缩”,“微倾”等写出了父亲年迈体衰,行动笨拙,而“攀”,“缩”,“微倾”等词更传达出了父亲那种”努力的样子”从而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父爱子的深厚情感。

总之,读写结合之法千万种。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读的乐趣,就会想写、多写,最终妙笔生花。

特别注明: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生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立项编号:dwbyd180111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研究中学语文教学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