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到“在做中学”,现在快步迈入“先做后学”,生本教育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教育变革,积极探索生本教育时代教师生存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时代;教师生存与发展;职业幸福
作者简介:方建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实验小学教师。(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106-02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学做人。最好的教育是能够让人充分发展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便于教师教走向便于学生学,这种变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生本教育时代的到来是历史必然的结果。生本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关键少数”的教师,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生本教育凸显基础教育发展方向
何为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表示,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1. 从人的发展理解生本教育师生关系本质属性。生本教育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是不可限量的,他们会在学习中不断地产生学习需求,不断获得思维器官参与学习活动的体验。因此,让儿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达到真正的忘我学习状态,既能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也能激发生命的无穷活力,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升华。众所周知,师本位和灌注式教学模式是被人广为诟病的两个话题,究其根源在于传统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没有真正体现追求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好学,而非教师好教的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突出生本位,对传统教育传统课堂形成颠覆性的改革和创新。
2. 从生态课堂把握生本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的特征。生本教育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开放、独立自主的学习,进而感悟和体味生活,使知识和生命相遇相融,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生态课堂“领受—领悟—提升”教学流程,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统合课堂环境中所有的生命元素,强调学生个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与生命、知识的多元互动,最终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主张实行联动大课堂,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结构,不再拘泥于学校层面,而是向家庭和社会延展,积极参与社会化学习,同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和组织模式进行灵活安排,具有鲜明的动态生成和灵活开放特点。
3. 从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看生本教育的创新实践价值。以新课程改革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新课程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全人教育,注重改变过去传统的纯接受式学习方式,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往中持续发展的过程,关注体验式教学,积极推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些无一不与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高度契合,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本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块成功的“实验田”,它的成功实践和推广为今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指出了一个方向和出口。
二、生本教育时代凸显教师发展价值
1. 立足生本教育凸显教师发展的社会价值。时代在发展,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内涵,亲其师,信其道,亲的是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信的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应主动迎接生本教育时代到来,转变观念,立足教改,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完成師本位向生本位、只关注好教到全面关注好学的转身,为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践行教师的责任担当。
2. 立足生本教育凸显教师发展的个人价值。作为教育学的普遍规律,教学相长的原则在生本教育时代为师生关系、师生生命质量共同提升发展,依然发挥了理论的支撑作用。以学生好学为出发点的生态课堂,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并不会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相反对教师理解教材、理解学生、选择教法、组织学习等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巨大挑战。师生经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发现、探究、实验、思辨、分享等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内心的充实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达到知识获得和生命质量提升二者兼容并济的和谐状态。完美和谐的师生教学互动生成,能让师生彼此接纳、欣赏、成就对方,课堂成为满足生命对社会交往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成为满足生命对爱和尊重心理需求的一段重要旅程。学生热爱学习的天性在教师的主导下被释放,其发展进步是必然的,这种进步必将通过学生、家庭、社会反馈影响到教师,作用于教师的精神世界,会使教师产生自己的理想抱负、能力价值等被实现的精神获得,教师发展的个人价值显露无遗,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在生本教育时代掌握教师生存之法
1. 适应生本教育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老的哲思依然启迪着今天的教师,学习不仅是生存技能获得的手段,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生命精神向更高层次升华的必经路径。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性,通过学习才能让人同时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教师也不例外。生本教育时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教法百花争艳,新的育人思想层出不穷,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论和新方法,教师才能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把自己的眼光和思维的触角与生本教育时代的脉动保持一致,不断保持思想的新鲜活力,从而避免所谓的职业倦怠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本身就与生本教育的人人都是学习者理念高度契合,并且能够通过“身教”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学习,实现教育“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化己化人”的理想追求。
2. 适应生本教育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实践。生本教育围绕“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内核生成”的方法论,形成了“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四个流程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要把原来的“主要依靠教师教”的教学活动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关键在于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是优质的、高效的,前置性学习需要规划合理,课堂交流需要精细组织,点拨升华需要精准到位,所有环节需要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经验只能来自于大量的持续不断的教学实践,书本知识、他人经验都属于“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会产生经验、产生成功经验,唯有反复实践才有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熟能生巧的可能。
3. 适应生本教育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儿童人人可以创新,生本教育追求激发儿童的无限潜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创新能力。儿童的创新能力不可能从机械的重复的训练中生成,而是从学习的感悟中升华出来。生本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帮助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感悟、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导者。从学生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教师的主导将更加高级和更加充满教学智慧。从生本课堂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看,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在学生前置性学习之前的教学学习规划设计,历经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后反思之后的再创造、再创新。发展和创新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发展必然会伴随着自我创新、教师创新、教育创新。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全新产物,生本教育时代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纷纷萌动,只要教师真正立足生本,定能为学生发展不断创新,最终实现自我和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