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2016-12-07 14:37张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品德教育研究

张静

摘 要: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观。品德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做人准则和行为规范,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邓小平曾说:“毫无疑问,学校应永远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品德课在应试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品德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品德课教学基本就是老师讲、读,学生基本不听不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了我国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品德教育 生本教育 研究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以生为本”要求我们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服务者。教师要真正相信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学生在被关爱中学会学习、学会享受、学会做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尝试改“师本观”为“生本观”,运用生本教育方法,改进品德课教学,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一、不拘泥于教材,利用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品德课教学广泛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将品德教育变成了说教,完全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激发学生对品德课的兴趣,需要教师做出昀大努力。

1.充分利用时事热点民生案例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性科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做出判断和选择。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更自如地参与进来。

2.合理利用学生自身生活经历

此外,品德课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例如,外出旅游时,学生会怎样要求自己;面对不文明现象,学生一般会如何处理;和同学起了摩擦,学生会如何处理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都是品德课教学的好素材,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的生活,进而将其妥善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当然,这种引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让学生感觉不舒服,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3.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教学素材

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还要求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和发现身边可以学习的时事、热点,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案例,并且允许和学生将这些案例带上课堂进行分享和交流。每学期还可以从中选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组织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分享。

举例来说:近些年来,老人倒地扶不扶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性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抛出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看学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让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在进行这样的讨论后,品德课相关的内容讲解就不再只是空洞的文字和刻板的道理,学生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且可促使他们充分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二、改革课堂授课模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现实意义很强,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讨论性,并且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这种特点,大胆改变传统的“一人谈”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走上讲台,自己讲课。

1.加强小组写作,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首先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将要学习的课题内容抛给小组,组织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部再推选出代表,走上讲台,表达小组观点。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也让学生有了一个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舞台,这样的讨论和表达,比单纯地听老师讲道理更有成效。

大量事实说明,凡是经过讨论甚至争辩的话题,能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小组合作式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协作等多种能力。

2.敢于走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锻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良性发展。而一个人的德育发展如何,昀终要看他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基于这个目的,品德课的教学完全可以更加放开手脚,走出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举例来说,如今很多地区都会开展一个活动,就是“我是小小交巡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安排学生在红绿灯路口进行执勤。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进行规劝。这种校外实践活动获得了多方的好评。家长表示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增强,自觉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甚至还能对家长做到一个好的提醒;市民也表示让孩子来参与交通指挥,会让他们更有警醒意识,会自觉地听孩子的话,文明出行。

所谓“实践出真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更加感性地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同时能极大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而这一切,既是生本教育所强调的“以生为本”“先做后学”,也是学校德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也是抵制现代社会中道德滑坡的重要力量。因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更是刻不容缓,全社会都应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唯有此,我们的德育教学才能充满动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光富.小学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08

[2]陈桂生.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4

[3]朱小蔓;王慧.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1.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品德教育研究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