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新课改提倡自主式学习,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能动钻研,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从前场退到幕后,从主唱变为指挥,从培养预习习惯、善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构建亲密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冉俊华,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贵州 铜仁 554399)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实践主体论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策略研究”(编号:黔教办科[2018]122号——2018B17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060-02
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师积极教学,学生能动学习,教学相长,才能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过程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课堂上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忽视。单向式知识讲解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灌输,难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更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主学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以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为前提,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独立地思考和探究知识,进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襄合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融合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由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变“满堂灌”的讲述为引领与点拨,把学习舞台充分交给学生,但这并不等于教师的角色缺席。本文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培养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长期坚持就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好预习的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心到行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你问我答”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趣味性的预习检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预习实质上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需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知识,思维能力会在预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会得到培养。
二、善用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问题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好的问题就像一根磁力棒,吸引学生潜能勃发,寻根究底,将思维引导到更深的维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而得到培养。精心设计问题是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核心。首先,设计的问题要围绕学习目标及能力定位,问题的导向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设计问题的价值所在。其次,问题的难易度要扣合学生自主思维,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随口回答出来,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太难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可以获取正确答案。最后,设问的情趣性也很重要,一个激发不起兴趣的问题与设问方式不可能导向理想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做好设计,适当加入一些趣味问题和探究性问题吸引学习者,激发其兴趣,点燃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养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创造性设计与实践。
三、构建亲密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即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须创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的是授受关系的场,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畏惧教师,不敢随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课堂氛围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密和谐、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相处,形成开放的场,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释放潜能,引导学生锻炼与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无成法,適用多法。大部分学生对趣味性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故事导入、游戏教学等方式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知更加丰富,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现实中可以综合使用多个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例如,“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课堂教学具有“立体式(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大容量、快节奏”三个特点;第二个“三”表明自主学习是由“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组成;“六”指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就是综合了上述各个环节的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创新。
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研究课题,积极探索,不断实践。让学生既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又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罗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