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祯
在“天人合一”哲理的感召下,人出于“不能置身岩下与木石居”,渴望自然环境生态物质和精神文化享受的需要。摸索到自城镇走出去和请进来2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即走到自然的风景名胜中去和把城市园林请进来。前者“极尽自然之美,少费人事之工”,后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华民族视宇宙为两元即自然与人,人亦成自然成员,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管子曰:“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人与天调之后必由二元介入协调相处,自然是大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纯自然不能尽人之美。中国人把社会美寓于自然美从而创造风景园林艺术美。美学大师李泽厚从美学角度定义中国园林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前句是世界人类的共性,后句是中华民族的特性。
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名纪胜景、因名彰胜景、“以文载道”“诗言志”。名胜并非著名之胜地,而是正名之胜地。是为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中国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国风景,名:《礼记》:“黄帝正名百物。[1]”《易经》:“其称名也小。[2]”《韩非子》:“循名责实。[3]”《论语》:“正名。[4]”《荀子》:“制名以指实。[5]”《墨子》:“以名举实。[6]”《毛传》:“目上为名。[7]”《论语》:“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古曰名,今曰字。名胜,著名的风景地,名胜古迹。《北史》:“朝廷欲处之贵要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9]’”
胜:胜过、超过。事实胜于雄辩。《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吏。[8]”胜地:优越、盛大、佳妙。特指胜地。胜概《修心赋》:“实豫章之旧圃,成黄金之胜地。”不败之地。制胜的地位《管子·形势》:“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10]”
境:疆界《荀子》:“入境观其风俗。[11]”地域、处所,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境地、景象。耶律楚材诗:“吾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诗文意境。
景:日光景邑、景致、良辰美景、情景、景象。
这文化诠释了从立意通过“迁想妙得”跳跃到风景园林景象的创作过程。敷贴地气、灵动人气。传承与创新是历史赋予我辈的责任,试将特色概括如下。
中国视宇宙为二元即自然与人,“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天为君,人为臣。一人为大,一大为天。管子曰:“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我们致力于“人与天调,天人共荣”,此之于文学境界为“物我交融”,之于绘画为“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绘画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中国园林的境界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或简曰“有真为假,作假成真”。学习途径是文学主张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作方法是绘画主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澄怀观象,景以境出,境由心生。第一要法是从“比兴”衍展的借景,巧于借地宜之因,精在体现土地综合资源价值。“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游赏者得赏心悦目的综合享受。
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承前启后地创造了治水的典范,并总结为理论刻在石上唯恐失传,就是“安流湏轨”,要安定水流必须提供水流运行的河床。鉴于水土流失,水中泥沙沉积会缩小河床的过水断面和容积,又提出“深淘滩,低作堰”以持续保养(图1)。都江堰2 000多年成功的治水实践应为座右铭深入人心。从很多地方志都可看到“国必依山川”的深刻道理。
四川常发生地震、泥石流,地震天灾人不可防治,只能抢救;泥石流的杀伤力令人震惊,但主要原因还是人居房屋占据了泥石流的通道。山居规划中都争谷中平地,正是泥石流汇聚的通道。泥石流的动力是有高差动能的水流,根本之计还在以人工协助水的大循环,绿化山体并形成地下腐殖层,大量吸收降水,减少地面径流。人居地要高于洪水位,并在山坡设泥石流防护林阻挡,这些都要作实际的调查研究。
图1 “深淘滩,低作堰”
图2 置南天门于对松山悬谷尽端,高入天际,蹬道盘旋直上
中国的文化艺术都是综合的。书画讲究诗、书、画、印,唱戏要唱、唸、做、打,烹调有色、香、味、意。园林要满足游人“赏心悦目”的目的,就要从山水、建筑、道路场地、植物种植、置石掇山、细部处理等综合多变的因素组成统一的园林景物,耐人从各个层面寻味。“日涉成趣”的要求是无尽的,我们做到尽可能的完美。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传承创新举目皆然。
泰山是古代祭天祀地的封禅山,创造上天景谈何容易。作者弃用最高峰置山门,而借对松山两山交夹、一线长阶、陡峭入天,人的视线居于山下虫瞰视觉的地位,视线端点以天际为背景矗立了南天门,符合人们从神仙小说中感受到的情理而又暗自叫绝(图2)。 山路因陡缓命名,紧十八盘、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快活三里,集水流为瀑,藉横空石落下,上刻“普霖苍生”,为所有生物润生。“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最后将泰山极顶峰石纳入山顶院中地面,人往下俯瞰山顶石景,体现山高人为峰,在天人合一的前提下“我自向上”的志向。
我国自东晋陶渊明创造了田园诗后发展为山水诗。南北朝刘宋时宗炳撰写了《画山水序》。现存有隋代山水画,青绿山水,意象相印。山水诗画凝聚成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中国国土66%是山地。有概括中国为“六山三水一分田”者。因此古代历史有“国必依山水”之要说。治水是国家大事,江山是国家的别称。高山流水是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知音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层次(图3)。因而钱学森大科学家1985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是我国城市的自然归属。“志在山水”的志向就很大了,可山水象中有意,“盖以人为之美入自然故能奇,以清幽之趣药浓丽故能雅”。“道法自然”如何落实呢?“以文载道”。自然山水、建筑、植物皆“有大德而不言”。惟人可以文代天地言。使设计者、兴建者与游人间有心灵交流的平台。景名、额题、楹联、题咏便成为表达意境的根据了。《园冶》石刻“夺天工”。自然美浩瀚深远何以可夺?实是寓社会美于自然美,创造园林艺术美也。
图3-1 峨眉山山腰有三山夹两涧的景区,循“未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立意。背山北座清音阁,中为“双桥清音”亭,两溪涧一自西来,另一北来。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北、 西即黑与白,二溪交汇冲刷牛心石,是为“黑白二水洗牛心”,音乐修养也
图3-2 峨眉山“双桥清音”,黑白二水洗牛心
图4 杭州岳庙楹联
图5 武夷山登天仙境
自贡市盐业馆会客室名“胜读十年”,来宾喜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内涵。额题一般由2~4个字表达园子特色的诗意,诸如颐和园“涵虚”“罨秀”,北海公园“堆云”“积翠”,苏州狮子林“读画”“听香”已令人陶然,虎丘之“吹香”“嚼蕊”更启发人细嚼秀色堪餐之味。
楹联有更大篇幅抒发诗意,杭州岳庙中的岳坟用楹联表达了褒忠贬奸的共同想法“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图4)。
河南去壶口瀑布路过山寺树木苍郁、环境清新,山门两边醒目楹联:“砍吾树木吾不语,伤汝性命汝难逃。”颜开逐笑脸、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像有寓教于景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表演舞台有联曰:“金榜有名空欢喜,洞房花烛假鸳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四川有茶酒竹阁联曰:“国家事家庭事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端碗酒来。”额题“各说各”(阁)。
武夷山登天仙境,借高俊陡峭之自然石壁,用开蹬脚坑和铁扶手攀爬。一有摩崖石刻“步虚”及顶有“仙凡界”,另有形如天烛孤峰与此山仅隔一米,石矼连通“仙弈亭”(图5)。
中国园林设计序列模式(六边形)(图6)。借景为中国园林主要手法而贯穿设计序列的各个环节,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岳坟)、臆绝灵奇(长松筛月、衲霞屏)诠释了借景至要。借景立意(拙者之为政)、借景相地(用地低洼为得水,宜荷表达出淤泥而不染)、借景问名(远香堂、雪香云蔚、四面荷风、香洲)、借景布局(主景突出各景写意自然山水园,以山为面、水为心、建筑向心,辟3条水景深远线)、借景理微(日涉成趣落实到涉门辟路成趣、腰门六径入园、枇杷园和玉澜堂细部处理、绍兴徐渭宅园)。徐渭宅园园洞门上额题“天汉分源”,书房前小水池中出方石柱顶住地板,上刻“砥柱中流”。他又自称青藤居士,胡同尽端有“漱藤阿”花台,微风摇藤之际是我徐渭向大家致意。
图6 中国园林设计序列模式
钱学森先生认为中国园林是科学的艺术。首先是人与自然协调,大德曰生,生生不息。敬天为根,以人为本。君子比德于山水,孔子乐于观大水。管子说人之所为“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毁林造田、围海造田、人工促淤都属虽成必败,人惹天怒也。夏禹以疏导法治水,迄后李冰父子治理岷江水总结了十字诀:“安流湏轨”“深淘滩,低作堰”。禹将疏浚的泥土在河边堆九州山,生民免于溺亡。上升到哲学成为“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静,知者动。知者乐,仁者寿”之道。
注:图1、2由孟兆祯工作室提供;图3-1、5由孟兆祯绘制;图3-2由孟兆祯拍摄;图4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d3bbd0100e9wf.html;图6引自孟兆祯所著《园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