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探讨

2019-04-15 10:28彭凯颖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民办高校

彭凯颖

摘要:当前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高校内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内部协作平台,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民办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扩展。为此,民办高校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民办高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第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重视校级管理平台建设;第二、融合不同课程优势,建设科学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拓宽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路径,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第四、构建多层次的师资体系,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五、依托民办高校优势,推动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践平台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3.03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128-04

国务院于2015年6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则对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工作提出要求:高校应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教育部办公厅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专门教学计划,提供有力教学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一、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17年,时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雷朝滋就曾指出:通过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高校的共同努力,初步建设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机制和教育教学条件,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1]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的重任。不仅如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现阶段发展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无论在师资实力、学生综合素质、资金的配套支持以及社会的认可度等方面都要逊色许多,在以研究型人才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民办高校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发展掣肘较多。而要保持民办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发展问题就是要如何调整发展思路,寻求战略转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民办高校可以借助于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寻求一条有别于公办高校培养重点的发展路径,实施差异化办学,这对于民办高校现阶段提质转型,形成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从近三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中可以发现,分别有5所、4所、6所民办高校人选,占入选高校比例的10%、8%、12%,虽然与公办高校相比,在数量上还有不小差距,但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民办高校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一些民办学校管理层虽然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限于可利用资源不足和短期效果不明显,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还有诸多顾虑,无法形成统一共识,不愿将优势资源向这个方向倾斜。而一些普通教师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本过高,成功率太低,创业风险较大,对于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还未真正认同。从民办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心存畏惧,缺乏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意识,倾向于选择尽快就业。这些消极认识,对校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造成了思想上的被动,为此,需要从组织建设上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文化的学习和推广,使学校师生从上到下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认可创新创业,从而形成内在合力。第二,部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统一高效的内部协作平台,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各异,由于各自关注角度不同,力量和资源分散,使得很长时间创新创业教育没能形成体系,培养效果不理想。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师资的调整统筹,科技实践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实验平台的构建等,社会实践、学生的就业辅导等则由学工部门协调,课程的设置、教学安排由教务部门负责,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由学校的外联部门负责,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存在协凋效率低下、工作内容重复或出现模糊真空地带等问题,造成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运作不畅,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也常常在各部门之间周转,不清楚培养的目的和计划,不能很好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影响了实际的培养效果。第三,校内外合作途径有待扩展,合作深度有待加深。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跳出学校到社会中,通過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政府、企业等校外资源,创设真实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在真正的市场中磨砺锻炼,成为兼具专业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在与校外机构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着合作层次较低,合作深度不深、合作意愿不足等问题,使得创新创业校外实践平台形式大于内容,这也是部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之一。

面对这些问题,民办高校有必要构建高效的开放式平台,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方的协作与沟通,统筹校内外有限资源,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内涵教育,建立顺畅运行的工作机制,应对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高校、企业、政府等多个参与方,需集聚各方资源,发挥相对优势,共同打造。高校是主体,企业和政府是两翼,高校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主要承担学校内部课程编制、制度设计、师资建设、创业实践组织、校园文化营造以及与校外单位协作沟通等职能,政府则通过战略规划、公共决策、法律法规制定、质量评估等,引导、推动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企业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应用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根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为中心,合理调配校内的资源,综合各部门的职能,细化分工,通过构建高效的培养机制,形成运行顺畅、各部门分工明确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另一个是通过协同机制,以高校为中心,与政府、企业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明确三方的功能定位与行动策略,制定符合三方共同利益的合作方案,形成三方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协作平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平台从结构上来说主要由校级管理平台、课程平台、教学平台、师资平台、实践平台、信息平台等组成,校级管理平台负责校内外组织的协调合作,其他平台则侧重各个功能的实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重视校级管理平台建设。民办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整体工作的地位,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认同,从组织建设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有研究者对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相比于点状结构和虚拟星型结构,设有专职机构的星型结构具有更高教学效能,[2]因此民办高校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成立校级管理平台,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校级管理平台主要是校内各部门的协调机构和校外合作运行机构,组织架构上,平台的管理人员可由校级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组成,并组建常设专职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对内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统筹校院两级的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部高效运行平台。对外与各合作单位建立高水平交流机制,畅通校内外合作沟通渠道,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和长效合作机制,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化、制度化合作关系。通过校级管理平台,民办高校可以依据平等、共赢的原则,拓宽与校内外各单位的合作领域,多方寻找利益结合点,抓住产教融合的机遇,探索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二)融合不同课程优势,建设科学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依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办学实际以及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将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等知识性课程合理编排,并打通与课外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交相呼应,互相融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还与实践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民办院校只是开设了几门创业理论,实践课程更是寥寥可数,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未形成。由于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在核心竞争力,而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可以多方探寻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兼顾这两种课程的特点,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理念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衔接。而通识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对于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增强创业意识,提升自身綜合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既功能相异,又殊途同归,在课程设计上要融合各自优势,科学设置,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三)拓宽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路径,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实践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3]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等资源,形成多方受益的共享架构体系,当前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实践平台已有多种形式的尝试:其一,民办高校可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校内设立专门机构并开辟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创业场地、技术指导及工商、法律、融资等多元服务,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获得商业化运作,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让大学生从中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使得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获得提升,目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多数民办院校中还没有获得推广,只有部分院校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民办高校鼓励学生参加和申报各级创业训练项目、创业竞赛、课题研究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课题研究等任务。其三,民办高校加强与企业合作,打造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引导大学生参与企业研发、经营等活动,为企业贡献了新生的技术、管理人才,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通过这个平台,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创意、技术的市场转化。

(四)构建多层次的师资体系,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多层次的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更需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战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民办高校可组建多层次师资体系,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第一层次主要通过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专家构成高层次的战略咨询组,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带头人。第二层次由专任教师组成,主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层次主要聘请校外一线的职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校友等有教师素质的人员为兼职老师。其中第二层次的专任教师是民办高校中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主力军,也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主要培养对象,但是专任老师往往具有较高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缺乏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经验,需要高校制定培养计划,划拨专项资金资助,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或行业中继续锻炼学习,参加各类创业教师培训活动,使教师熟悉和掌握国内外新的教学方法、科研动态、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创业动态,了解企业管理运作的详细流程,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为更好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性技能竞赛,承担企业的科研课题,参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重要一环。在知识极大丰富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数量有了史无前例的进步,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多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呈现,比如慕课、微课等新兴教学辅导也受到欢迎,创新创业项目的信息发布、融资需求、人才引进、成果推介等功能的实现也急需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化”。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扩大受众面,既能满足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需求,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对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5]

(六)依托民办高校优势,推动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制度的制订有更少的约束条件,因此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活动有更强的灵活性,比如在师资管理上,可推出更富弹性的奖励制度和人才引进政策,激发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和鼓励更多教师去提升理论和实践技能,增强“双创”教育的内生动力。民办高校管理决策链条更短,效率更高,更能够依据市场变化和地区战略规划部署,迅速对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形成特色专业集群,比如有些高校近年先于本地区公办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学等具有市场前景的相关专业,丰富了专业学科结构,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衔接贯通。同时民办高校也可以利用非公立高校身份,创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婀娜.创新创业教育,亟需“升级版”[N]人民日报,2017-01-05

[2]胡海洋.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类型的效能比较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

[4]陈莉,苏世彬.民办高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4).

[5]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平台建设之我见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