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9-04-15 01:39陈金岳
教育界·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现状思考

陈金岳

【摘要】农村学校因为其地处偏远的特殊地理环境,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文章正视困难和问题,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全面推行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同步教学、全科教学、复试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探索,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推进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现状;思考

近年来,国家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对农村教育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关注,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也逐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要真正把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还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

因为农村人口居住相对较为分散,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催生了一间又一间的麻雀学校。以茂南区为例,全区的185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学校就有96所,50人以下的学校有55所,20人以下的学校也有18所。这些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农村地区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被统称为小规模学校。虽然经过教育“创强”和“推现”,这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不少提升,但因为其地处偏远的特殊地理环境,在教学水平、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等方面仍不尽如人意。

二、问题分析

(一)师资不足,影响课程实施

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但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现有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短缺,且小规模学校处于最差的境地。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的标准是生师比23∶1,若按照1∶23的“师生比”标准,100人的学校只应配备4名教师,而20人以下的学校只能配1个老师。但一所学校规模再小,以教学点一到三年级3个班计算,正常开展工作至少需要6人。表面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超编,但由于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学缺乏规模效应。如果按省的课程编排标准开足课程课时,这些学校每名老师就要身兼数职,同时任教2-3门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一些学校很难正常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所以现有的“看似超编”的师资队伍仍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改、教研更无从谈起。

(二)对新教材解读不够,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材、教法、学法都有较大改革,从教材内容调整看尤其明显。《数学新课标》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把训练目标也划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学习内容标准方面,把“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看出,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学生今后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强调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新教材对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处理方式有较大变化,对传统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裁剪和重新处理,在呈现方式上很多以开放题的形式出现,轻结论,重过程,力求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探究空间和交流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这些变化无疑给教学增加了活力,同时也让新教材变得难以把握。

另外,新课程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大纲教材”相比,内容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增加了概率统计、投影几何及数学思维训练等内容。如教师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整体意识,就很难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高度加以审视。如新的实验教材都增加了“位置”这一单元,许多教师就觉得这样的内容很简单,无非让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而已,至于这样的内容与直角坐标系有怎样的关联,就极少有人深究,导致了课堂行为的顾此失彼。

(三)忽视课堂常规,教学过分追求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具体落实到一节课中却很难把握。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使数学课堂失去了学科固有的个性,往往把数学课上成语文课和美术课,失去了“数学味”。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座谈时发现,许多教师把这些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是觉得别人的课堂上有了,自己如果没有就会显得落后。至于什么情况下需要动手操作,什么内容适合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需注意哪些问题……都没有细加思考。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该放手让学生探究的教师却一味地牵着学生,该教师点拨引导的却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那里探究,甚至对一些简单的练习,教师都会安排一个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忽视了本身必要的点拨和引导,以致许多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情境的创设成为摆设,在课堂上不分学生的问题提得有无价值,思考的深度如何,甚至不分对错,只要他们敢说、敢做,一律给予表扬。这样就过于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应有的课堂常规,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形式表演,场面热闹而效果不佳。

三、建议及思考

综上所述,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可做以下尝试。

第一,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加快规范化办学的步伐,根据各地实际继续将一些办学条件差的学校撤并,整合教育资源,把学生集中到具有寄宿条件的中心小学或片上完全小学。另外,从各中心小學选派优秀教师到边远薄弱学校支教,坚持并加强教研员下乡蹲点计划和送课下乡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教学环境,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回乡任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第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各镇中心小学为切入点,切实做好教师培训,除了教师每年规定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之外,加强小学科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推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大力开展课堂观摩活动及相关比赛,引导教师正确解读课标,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在分析和研读教材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致力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地推动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另外,推行“县管校聘”,从超编学校调整教师到欠编学校,盘活富余师资,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以缓解学科教师配置的问题,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增强教师职业危机感,消除职业倦怠感,促使教师自我突破。

第三,努力构建特色的教研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在中心小学与片上学校之间甚至全区范围内建立“同步课堂”,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以“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通过建立教师博客群、组建网络教育论坛等,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引领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征订教学类的报刊,完善、充实学校资料阅览室,拓宽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研修的能力,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学龄儿童数量会呈现缓慢的回流趋势,农村小规模學校还会长期存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教研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正视困难和问题,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大力开展同步教学、全科教学、复试教学及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探索,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推进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0-06-08)[2018-01-0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3]靳晓燕.不撤并,“小”学校如何坚守[N].光明日报,2014-12-15(5).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清扬,赵丹,范先佐.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学点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4,130,141,165.

[6]魏雪峰,杨俊锋.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应用及未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93-99.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学现状思考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