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3 07:50吴美清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新时代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的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要求与标准。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斷延伸与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此,小学数学也应当顺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逐步转变与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呈现高效课堂效率。对此,笔者就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在新课标实施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旨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其中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中,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把学生引入教学当中,使其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就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我在讲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时,首先,在开课之前,就为学生们设定好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利用情境导入的形式,为学生们创设了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好的体会和了解课堂内容,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如:我根据倍数的定义,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知小明有六颗糖,小红有十八颗糖,那么,小红的糖是小明的几倍?”这时候学生们开始进入思考,我便又来问学生:“小红的十八颗糖可以分成几个六?”学生们齐声回答:“可以分成三个六。”以此来引出本课所想要讲的主题——倍数,并为学生们做出解释。不仅巧妙地为学生们创设了导入情境,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准确应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了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活跃性的课堂氛围,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同时对学生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和开拓,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数学知识探讨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我们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全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新课标教育教学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我在讲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思考,如:“同学们,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想一想这里面蕴含着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以及包含有关图形运动的哪些知识?在练习本上做好统计和标注,同时对其进行解释。”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这当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观察和思考图片中所蕴含的图形以及运动规律,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以此,通过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更好的带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 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就应当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尺度,满足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数学课堂的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我在讲述《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提前让学生们准备好折纸、剪刀和彩笔等一些工具,在课上进行实验。通过了解本课的主题为图形的运动,来让学生们利用所准备的工具,来剪出我们所学过的一些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在准备好这些之后,我来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尝试和实验,看看这些图形都能摆出什么样的图案。其次,我根据这些图形的运动,为学生们出题,如:在黑板上画出一组图案,让学生们对图案进行讲解,阐述一个图案都由哪些图形组成,并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图形进行摆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 创设议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体会与表现;同时,也会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自主想法,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此,我们就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议论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从而突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我在讲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首先,就让学生们认识了这些统计图,同时,还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和统计表,正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以及在看到统计图的基础上,能够对数据进行整体性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推测能力和统计图制作能力。其次,我来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来进行提问。为学生创设议论情境,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基础知识之后,我来问学生:

1. 要反映本年级各班的期中测试成绩,应该制作什么统计图?

2. 要反映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应该制作什么统计图?

让学生进行相互议论,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 创设评价情境,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教育,应当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对此,我们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创设评价情境,通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数学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来为学生创设评价情境,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和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从根本上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与综合水平。

例如,我在讲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在学生们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及进行了思维拓展之后,就为学生创设了评价情境,让其对本课学习内容和知识进行准确的评价,并积极总结和阐述。如:根据课程重点来查看学生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以及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能力。然后,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内容,收获是什么?以此,通过我为学生创设的评价情境,使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积极的进行总结,其中,有的学生在总结过程中,重点找出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点,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实施,逐渐平衡了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比例。其中,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当逐步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新课标改革的需求。对此,笔者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笔者认为: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导入情境、问题情境、實验情境、议论情境和评价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也希望通过笔者浅显的分析,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晓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25+227.

[2]林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2):186.

作者简介:吴美清,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