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圭 杨溢 陆秀红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不同分为三组,即观察1组(正常清蛋白尿)、观察2组(微量清蛋白尿)、观察3组(临床清蛋白尿),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胱抑素C、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确定炎症因子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血肌酐、血胱抑素C、UAE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观察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肌酐、血胱抑素C、UAER成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肾脏病变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糖尿病;炎症因子;肾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067-03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发现及治疗至关重要,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我院通过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不同分为三组,即观察1组(正常清蛋白尿)、观察2组(微量清蛋白尿)、观察3组(临床清蛋白尿),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1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1±1.04)岁。观察2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平均(56.53±1.06)岁。观察3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平均(56.49±1.02)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3~78岁,平均(56.47±1.01)岁。四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经离心机处理后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试剂盒由郑州安塞生物公司提供,批号:201705120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试剂盒由上海纪宁生物科研公司提供,批号:2017010203)、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试剂盒由北京赛驰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批号:2017020301)水平;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XE-2100)检测血清中血肌酐、血胱抑素C、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均按照说明书执行操作步骤。
1.3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胱抑素C、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炎症因子与肾功能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和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血肌酐、血胱抑素C及UAE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血肌酐、血胱抑素C及UAER水平高于观察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血肌酐、血胱抑素C及UAER水平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
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肌酐、血胱抑素C、UAER成正相关(P<0.05)(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仅认为与炎症因子、内分泌、免疫系统、氧化应激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即在以上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导致细胞结构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微血管病变[2-5];经调查发现,炎症因子可在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炎症因子水平紊乱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前期,同时也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机体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6-8];同时能导致患者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紊乱,继而损伤肾小管地滤过功能;其中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记物,临床上将其作为血管损伤程度的标记物,能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白介素-6主要是由巨噬细胞产生,通过对中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及T细胞起到激活、趋化作用,达到加重血管内皮损伤的目的[9];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诱导黏附因子及趋化蛋白生成,以起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效;除此之外,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起到增加作用,最终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