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对数学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师的职责也越来越体现创造性,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需要自主性。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重难点,有层次性,要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时的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没有方向时的提问,能使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在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问,能使学生加深印象。比如在教学“直线的方程两点式”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几点确定一条直线?”“如何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呢?”明确学习方向,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搞“一刀切”,要坚决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一味地看到好生,要看到差生的努力,要提供给他们回答问题、表现自我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也不能一味地看见差生,要看到成绩好的学生优点,给好生更高的发展空间;面向全體学生,要允许不同声音,不同答案的存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还应全面地看待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出发,多元化,全面地评价学生。
教师还要营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中能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选择,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也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下,在沉闷的课堂上讲死板的数学定理、证明,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上课。“你怎么反应这么慢?”“我都了说很多遍,你怎么还没有听懂?”“真受不了你了!”等这些语言不仅达不到有效的课堂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上进心,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讨厌上课。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才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夸奖学生,“好,回答的不错。”“棒,你最棒了。”等这种哄低年级学生的赞美,也只能让高中生感到厌恶,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的动力。
二、学生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
第一,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很多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会觉得高中数学学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已经认定自己学不好,没有学习的信心,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就像有一个病人去看医生,说自己的肚子很疼,医生想了解疼的程度,就对病人是说如果你的肚子一点都不疼就用数字“0”表示,如果是非常非常疼就用“10”表示,那么你现在疼的程度是数字几?病人回答:“医生我从小数学就不好。”潜意识里病人就把问题归结到数学上,却没有听懂医生问的是什么。
第二,学生要有意志力。心理学上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的和吸引人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学生的学习不能单单只靠兴趣,有些时候还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试着对数学感兴趣,先看简单的内容,慢慢再看深一些的,上课时认真听课,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告诉自己,我可以的。
参考文献:
[1]李科娜.新时期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
[2]吴雪雪.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职教通讯,2015,(30).
[3]赵树芝.中职学校如何提高数学教
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4,(12).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