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2019-04-10 23:53王晓雪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比一比排队娃娃

王晓雪

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在我们周围充满着教育的契机,幼儿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主要从分类、对应、排序、集合和领域五个方面阐述幼儿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一、分类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在幼儿整理玩具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学习;在秋天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在教学幼儿认识水果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回忆在水果店中见过哪些水果,再拿出水果卡片请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和特征,比较水果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

二、对应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让幼儿感知一个杯子应该对应一个架子,一双脚穿一双鞋,每只鞋子对应一个小脚丫;在教幼儿扣纽扣时,教师要让幼儿学会将衣服上的纽扣一一对应扣好;在幼儿学习折叠衣服、整理物品时,教师要指导幼儿将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如衣服放入衣柜中,枕头放在床上,勺子放在碗里,餐具放在餐桌上;在开饭时,教师应要求每个幼儿对应一个碗和一个勺子;在教幼儿洗脸时,教师要让幼儿知道每人需要一个水杯、一条毛巾;在教幼儿换衣服时,教师要让幼儿知道每人对应一个衣柜。

三、排序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在教学排队时,教师应让幼儿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队,或者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如让幼儿给娃娃排队,教师应先让幼儿辨别哪个娃娃大,哪个娃娃小,然后让幼儿根据娃娃的大小进行排队,小的排前面,大的排后面。如果幼儿一开始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摆好起点和方向,再告诉幼儿,把比起点大的娃娃放在这里,一个比一个小的往前排。

四、集合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

集合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集体。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谈话,让幼儿了解他是这个班级的一员,班级就是一个整体、一个集合。同时,让幼儿了解家庭也是一个集合,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就是一个集合,从而使幼儿对集合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集合的概念。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所有幼儿组成一个集合,让每个幼儿把他们坐的椅子组成一个集合,让幼儿通过分类排列,学习集合的概念。这时,幼儿虽然说不出具体的集合概念,但是会对集合产生粗浅而笼统的认识。

五、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在美术活动的绘画、泥塑教学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颜色等认识;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儿歌让幼儿学习数的概念:“你拍一,我拍一,一只蜗牛上楼梯;你拍二,我拍二,二只蚂蚁抬花瓣……”在音乐活动中,开火车音乐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方位概念,请幼儿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是谁;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不同材料,让幼儿边玩边感受数学概念,认识颜色,初步认识数量的大小等;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搭建不同形状的积木,感知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特征。

幼儿数学教师要从幼儿日常关注的各种生活问题中捕捉教育内容。如让幼儿比一比谁衣物上的扣子多;比一比同学间个子的高矮,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吃午饭时数一数自己吃了几个包子,吃水果时比一比谁吃的多;欣赏花坛的花朵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的数量、颜色,然后提出问题:“有什么颜色的花?红色花有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让幼儿对数形成初步了解。

在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能获得数学知识,又能促进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无处不在,数学可以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教师能够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并不断探索與反思,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国锋.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有效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2]黄静.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10).

[3]朱梦姣.幼儿数学活动兴趣的培养探研[J].成才之路,2018,(21).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香坊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比一比排队娃娃
排队做操
宝宝玩数字
比一比 评一评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大家来找茬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