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娜
摘要: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就更加不容忽视,而人文素质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要逐步深入探索,强化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分析了复合型人才的含义,并从概念和我国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现状阐述了人文素质的含义,再通过结合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语文教学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语文 复合型人才 人文素质 策略
如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我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各大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高校语文作为浓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思想的精华,对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探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上,高校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进步思想还没有被广大教师接受,过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信息影响了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吸收。
一、复合型人才的含义
1.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复合型人才”顾名思义是人才的复合,也就是说具备多种学科能力或技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体的某种方向或多种方向要求掌握多种技能,能够有所创新,这几种知识的交融使得复合型人才具备了可培养的创新型能力,融入社会,促进发展。
2.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第一,融合性。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复合型人才对不同种类、不同时代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融会贯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不是表面知识的集合,而是对知识内容的有效运用,也就是融合性。通过这种融合性,增强了复合型人才在运用知识时的灵活性。
第二,创新性。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固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出的僵化思维的人才,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所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因为不断学习了不同知识,也就逐步培养了突破传统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思维上的创新。目前,虽然不一定能够实现一些先进的模式,但因为有了这种创新思维,也就为现在不能实现的模式在将来实现提供了可能。
二、人文素质的含义
1.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質的概念是广泛的,并不只是指文学知识素质的培养,而是指人文主义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情感科学、理想价值方面的培养。虽然,在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但概括起来可以说,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不仅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为之拼搏的精神,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具备的有效方法和思想高度。
2.我国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语文学习贯穿了小学、初中、高中,高校语文更加注重人文素质培养,这与我国的教育现实和社会现实的实际情况是离不开的。以前,高校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偏向于对技术能力的培养,误以为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思想上的人才,以至于很多高校毕业生人文素质不高,生活和工作都没有规划,缺乏礼貌、没有进取心,甚至性格扭曲,与人为恶,这给社会造成了很多恶劣影响。因此,现在高校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很多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不是很理解,存在一些不重视,甚至排斥的心理,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很多教师缺乏方法上的指导,使得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十分曲折。
三、我国高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
1.语言文字不规范
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有三:一是基础不牢。对于不常用的文字和成语短句,学生以前是学完就忘,现在更不会主动学习。二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活久见”之类的网络上的传播词并不是正规的语言词汇,但高校学生不仅常常挂在嘴边,甚至用在书面作业上。同时,学生对网络上流传的句子不加辨别就随意使用;三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语文教学在小学、中学和高中都受到重视,因为那时候的语文学科关系着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关系着学生的升学考试,但是高校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学习态度散漫,语言文字不规范也习以为常。
2.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很多高校也在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喜欢通过音频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本是为了抽象化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离不开多媒体,多媒体工具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有些教师上课时只带一个U盘,甚至不带书本。过于依赖多媒体,还体现在语文教育缺乏创新上。多媒体的出现,可以说是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但载体虽然变了,内容并没有太多改变,教师依然缺乏教育特色,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3.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语文教学本身,还体现在语文教学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但是有的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的人文思维,往往照本宣科,对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过多,考核的重点也在语文基础知识,采用卷面考试形式,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人文情感表达及道德方面的培养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语文教育属于文科教学,缺乏实践课时,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实践、没有体会、没有检验,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四、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现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1.因材施教规范课程设置
高校招收人才时,不能只看总体分数,还考虑学生的学科优势,尽量在学生进入校园后了解学生的情况,最终给学生提供最适合学生发挥的专业。而对于课程教学,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学生无法选择主修课程,但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程,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将专业和选修课的内容相结合,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培养
没有扎实的基础,难以形成深厚的人文素质,高校应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基础知识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加强基础知识培养,首先是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就不能过多地依赖媒体设备,要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传统,增加板书量,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因为现在网络的覆盖面很广,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时事新闻,也要引导学生不被网络上不好的东西所影响,避免网络流行用语影响语文规范的学习。
3.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如果缺乏情感,那么这个人将会缺乏善良、缺乏耐心、缺乏同情心等,不利于社会长治久安。人格是情感的框架,人格塑造好了,情感的引导就会更加容易。对于人格的培养,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流露和表现,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挖掘学生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世界通过写作表达出来,使不好的情感得以宣泄,良善情感可以得以扩散,弘扬正能量。
4.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语文教师要明确人文素质内涵,知道人文素质的表现形式,在平时要重视加入人文素质培养。高校学生虽然不一定具备文人雅士般的高雅情操,也不一定有家国一体的高尚道德,但高校人文素质的内涵培养有很强的可塑性,高校教师应加强高校的重视程度,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实行高校语文教育。
五、结语
人文素质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而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为高校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如何在时代潮流中不失中华文化的本色,将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思维中,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应对网络化对学生的影响,也给高校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袁芳.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5).
[2]杜永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学科教学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5,(11).
[3]陆纯梅.通识教育下语文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语文建设,2014,(12).
[4]刘忠喜.试论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J].语文建设,2015,(3).
[5]史华娜.以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6]李建武.《大学语文》写作实践课的“现代教法”新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