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母语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课堂活力,营造良好氛围,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
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当然,如何进行课堂激趣是广大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出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望采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的学习以汉语为基础,即母语学习,这就预示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自身的生活密不可分,语文蕴含于生活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应创新教学理念,将教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从全学科角度出发,明白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鼓励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将生活经历转化为知识、技能,主动搜集语文学习素材,为语文阅读、写作学习打好基础。
2.注重引导,把握课堂教学主旨
语文的魅力隐藏在字里行间,体现在课堂的每一处,这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与发现语文魅力,用心感悟。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里面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主旨,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感情。教师在课文讲解中,不宜采用分割式教学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有助于加速教学的进行,但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更需要从人文性方面引导学生,避免学生机械地学习生词、生字,更需要用心感受文章,在课文学习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具体方式上,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也需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古诗、诗歌等教学中,可采用齐读、领读及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韵律和情感;而在小说类文章的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学习,会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内容,教师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从阅读材料中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文章分为几个片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式,从整体角度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表达中心思想的段落,以便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
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认真选取教学素材,调整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而教学主体为学生,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挖掘素材中的人文精神。很多时候,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浅出,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将文章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表達出来。
4.利用多媒体工具激活课堂
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设置有效的情景。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微课内容应具有故事性,为情景设置留白,帮助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故事性叙事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截取片段,利用摄像器材,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拍成微视频,供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好地抓住知识重点,还消除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另一方面,教师授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由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利用微课补充教学内容。例如:利用微课小视频或网络影视资料等,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让学生认识语文、认识社会。
5.从多角度提升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知力
小学生对新知识有明显的渴望,求知欲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同时注重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文章作品进行有效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巧妙的语言情境,能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心扉,勇于质疑和发言,大胆创新。当然,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加通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游戏、小竞赛等,采用小组合作、分组PK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知力。
6.总结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教学中,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当然,激发课堂,增强课堂活力是目前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巧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自学。
(河南省方城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