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曾说:“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低年级的学习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接受学校规定的基本课程外,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对孩子的成长更是大有帮助。但据了解,目前许多薄弱校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几乎空白,前景堪忧。下面,笔者以本校的帮扶对象为例,谈谈绘本教学对促进薄弱校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一、薄弱校低年级阅读的“伤”
为较全面地了解薄弱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薄弱校閱读进行有效的帮扶和指导,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教研组对福安下白石一所完小校——顶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一项十分具体的调查。顶头小学一、二年级共有学生92人,参与调查的人数为92人。从调查中发现两点:
首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够高。每天保证30分钟及以上阅读时间的学生占53%,没有固定时间阅读及不阅读的占47%,其中完全不阅读的学生有20%。然后,我们锁定这20%的学生,再观察发现:不爱阅读的孩子90%在其他科目上成绩也很差。他们对阅读的冷漠,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及知识面都受到了限制,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常受冷落,在能力锻炼上也少有机会。
其次,阅读的能力也有待加强。不“指读”的仅有26%;不到30%的孩子愿意与人交流读书体会,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购书仅限于父母的为68%,孩子自己有主动购书的为12%,还有20%完全不购书。
由此可见,薄弱校低年级绝大多数孩子对科学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课外阅读方面极度薄弱,是薄弱校语文的一块“伤”。
二、绘本——一剂阅读的“兴奋剂”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薄弱校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浓厚,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识字量少;二阅读面窄;三阅读起点低。这些原因导致他们只停留于热爱漫画、以图为主的阅读。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选择了趣味性强、图文结合的绘本,以生动活泼的图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浅显精炼的文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帮扶薄弱校语文教师,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儿童绘本读物,交流优秀的绘本教学案例,以及我校成功的绘本教学方法和策略。让薄弱校学生畅游于图文并茂的绘本中,从而迷上阅读、爱上语文。
三、绘本——一剂阅读的“营养剂”
绘本是一种图多字少的书。绘本中的图画,不是如实地描绘事物,而是一座座“桥”,它们连接着文字内容和读者的内心,是加强儿童阅读的“营养剂”。
1.在构图中加强观察
绘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不断地激发着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很少,但画面的信息很丰富,孩子常常会在书中发现我们忽略的细节。比如狐狸掉到水里时,旁边那只吓得跳起来的青蛙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有两套插图,两个故事齐头并进。约瑟家的布料越来越少,这些布料都到哪里去了?细心的孩子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约瑟家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少,老鼠家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多。教师在与孩子一起品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指导,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就会于无形中得到提升。
2.从色彩中加强体验
色彩是最能传达情绪的元素,它会牵动读者的感受与情绪。对颜色的“读”无需过多的说明和解释,学生只要能关注到色彩的变化,说说整体感受即可。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轻轻翻开书本,映入眼帘的是整版的蓝,如同蔚蓝的天空,空中闪烁着大大小小的星星,十分漂亮,当我们看完书,会发现这幅星星图就是整个故事的线索,故事就是围绕这线索而展开的。《我爸爸》的封面是很明亮的黄色,像太阳光照耀着,不管爸爸的样子怎么变,永远穿着那件格子的黄色睡衣,感觉非常温暖。《爷爷变成幽灵》封面色调灰暗得有些压抑,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等。读多了,孩子们对色彩的体验自然会越来越丰富。
3.在细节中加深探究
细节能带给读者发现的乐趣,促进愉快的持续。很多细节是作者有意为之,暗示了作者的意图,带领读者走进故事,更深入地感受故事。我觉得《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最特别的是一个故事中还同时存在另一个故事,那是在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的故事,更是带来了额外的阅读乐趣,其实两个故事又是相关的,爷爷用一块布料为约瑟缝了一条毯子,那剩余的边角料从地板缝掉到了地板下,而下面的老鼠夫妇将布料收集起来,等四个可爱的小老鼠出生了,老鼠妈妈就用这蓝布料为她的孩子做毯子、衣服。再看第11页,妈妈手里抱的孩子是谁呢,前面的文字并没有交代,但是在第7页图画中,却早就埋下了伏笔——妈妈高高隆起的大肚子。细节的发现,可以通过回读的方式细细咀嚼和品位。
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想法。在绘本阅读的指导课上,我们常用看、猜、说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去观察绘本的构图,感受画面的色彩,体会故事里的细节,从而达到提高孩子观察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四、绘本——一剂阅读的“活力剂”
绘本中的文字是一种信息源。绘本中精炼而有韵味的语言有利于孩子语言的积累和表达习惯的培养。它犹如一剂阅读的“活力剂”,能充分提高薄弱校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课堂中,绘本文字的阅读可服务于朗读
绘本阅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我爸爸》《我妈妈》,可以让孩子自己绘声绘色地读;《逃家小兔》可以师生分角色读;《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还可以伙伴之间互相读。这些方式在低年级绘本教学的课堂上互相交替,能使学生有读书、有收获、有思考。
2.课堂上,绘本教学的指导可服务于表达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慢阅读”。在字里行间,多问“为什么”“会怎么样”“后来呢”这些问题。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时,可遮住一些重点词汇或短句,让学生猜一猜。这样的猜测读,能吸引学生更积极地走进故事,参与故事的创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上下文线索的敏感度,令想象和表达更符合故事的脉络。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内页中出现多处省略号。“嗯……”“这些料子还够做……”于是,我在这些地方主动停留,开展预测——“这些料子够做什么呢?”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我和孩子们再用后期的阅读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使阅读变得像探险一样,充满挑战,充满刺激,孩子们激动不已!
3.课堂后,绘本阅读的运用可服务于写话
课堂上绘本教学的指导,使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手法,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重复的手法;《蚯蚓的日记》里,日记的主要内容;《我爸爸》中比喻手法的运用等。我们在课堂后,也可布置相应的作业,如让孩子回去编一编《鼠妈一定有办法》的故事;回去写一写自己的日记;用比喻的手法形容一下周围的人等。
薄弱校低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的哺乳期,他们需要大量纯净无污染的“养分”,而绘本正是一剂富有吸引力的“兴奋剂”;一剂干净无污染的“营养剂”;一剂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活力剂”。它不仅能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它激发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的体验,做出种种猜想推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