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业内部诊断构建高职竞争力评价体系探索

2019-04-09 08:10张晓丹安冬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职指标专业

张晓丹,安冬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大学无论如何开展工作,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直都是大学的底子任务,本科教育在大学育人的过程中有着根底性、全局性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1]。与本科相比,高职高专具有明显的区域服务性、行业特性以及职业性等特点。基于此评价客体的不同,高职高专评价与本科院校评价在评价过程、观测点、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都会有显著区别。实际上,一流的职业教育、培养顺应时代且被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就是高职院校的底子任务,是一流高职院校所有业务开展的根基,同时,该项任务一定是以培养专业为依托逐步展开实施和落地的。

1 高职专业内部诊断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面向岗位技能进行学科划分、专业划分的针对性教育,经过专门培养的人才将对口化地输送到对应或相似的各个行业领域、各个具体的专业岗位从事专门型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义为根据学科的分类标准以及社会应用侧对职业分工的具体需要进行专门性针对性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2],“专业”的这一本质属性也同时表明了专业评价的核心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强化督导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也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试行专业诊改,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3]。

2012-2018年,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首推并连年发布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4-6]”;自2016年开始,一些媒体组织及相关教育组织,如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与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在线等都纷纷展开了高职高专综合排名的发布。而针对高职的专业评价、专业排名的发布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全国高职高专所覆盖的专业数量庞杂,给统计评价以及观测点的设置带来巨大工作量;第二,基于不同特性的专业类别使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容易带来偏颇。由此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和专业评价无论是在数据采集完整性还是评价指标设置的平衡性都可能出现说服力不够的情形。因此,笔者认为,本着多维度诊断和量化倒逼方式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原则,周期性进行客观的专业内部诊断必将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实施举措,且其同时具备主动性、自控性、动态性、并发性等特征。高职院校自主开展专业教学诊断评价,有效实施质量改进活动,既是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也是学校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证机制和形成质量自觉的重要前提[7]。本文尝试面向区域经济、立足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及相关统计数据并承接先进的专业诊断思想和理论运用德尔菲法系统确定专业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立各级指标权重,构筑了一套高职院校专业内部诊断指标体系(至少适用于经管大类专业)。

2 专业内部诊断指标体系

在本次专业内部诊断的研究模式中,主要采用了效标参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诊断模式,其实质是以预设的、期望的专业目标(含专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为标准,对专业目标中那些已完成、未完成以及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衡量的一种诊断评价,并且通过该诊断获得短板问题和相应改进举措以及标杆做法实施落地、推进、监督和评估的良性循环。

本次专业内诊设计所遵循的标准依据以下准则:(1)教育性与职业性结合;(2)整体性与独立性结合;(3)前瞻性与操作性结合;(4)刚性与弹性结合;(5)客观待己原则;(6)持续改进、发展取向要健康和良性原则;(7)数据分析与专业剖析相结合;(8)院校主体与多元制参与原则;(9)参照对应质量标准。

本次专业内诊评价的客体为: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政校行企合作的深化、教学活动有效性、职业技能达标、培养目标达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社会服务以及专业特色等。

依据以上原则和标准,运用德尔菲法系统确定专业内部诊断指标、层次分析法(AHP)确立各级指标权重,获得的专业内部诊断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德尔菲法基于匿名性、反馈性与统计性原则,针对经管大类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了第一轮调研(主要有行指委成员);接着,又对高职教育类专家进行第二轮调研(主要有高校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同时,向第三方评价专家进行了第三轮调研。

表1是基于专业内诊设计的标准和原则,建立的细化到三层指标共计20项细化指标及对应权重的专业内诊评价指标体系。

表1 专业内部诊断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A) 二级指标(B) 三级指标(C) 一级权重 二级权重 三级权重 最终权重料-A3 0.15 专业资源-B8 1.00精品、特色或开放课程建设等级-C11 0.7 0.15 1 0.7 0.105信息化教学在线课程数-C12 0.3 0.15 1 0.3 0.045法-A4 0.27 专业管理-B9 1.00品牌或重点专业建设等级-C13 0.09 0.27 1 0.09 0.0243省级以上专业资源库-C14 0.63 0.27 1 0.63 0.1701获奖等级(含教育教学成果等级)-C15 0.13 0.27 1 0.13 0.0324内诊效果-C16 0.16 0.27 1 0.16 0.0432环-A5 0.27需求-B10 0.19 本地专业人才需求量-C17 1.00 0.27 0.19 1 0.0513就业-B11 0.08 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C18 0.7 0.27 0.08 0.7 0.01512自主创业毕业生比例-C21 0.3 0.27 0.08 0.3 0.00648满意度-B12 0.15 满意度-C20 1.00 0.27 0.15 1 0.0405发展-B13 0.58 毕业滚动周期后的月均收入-C19 1.00 0.27 0.58 1 0.1566

3 专业内部诊断指标内涵及数据问题

为了遵循该专业内部诊断指标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本文清晰地列出了各个三级指标的内涵及数据问题,指标C1-C21的具体分析如下所述:

1)生师比-C1:也可以计作师生比,是人才培养活动中重要的指标,是指教育教学机构中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该值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教师人力资源与教学对象的对应关系,这个指标要求教师的人数与学生的人数在配比上趋向于合理。相关部门对师生比的达标要求规定(教师人数/学生人数):达到1∶14的为优,1∶16的为良好,1∶18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需要给予警告,由于教师人数较少需要限制其招生,在各大专业排名(含大学本科和高职高专),此项指标都是必选项。因此,为了在内诊中体现自我要求的高水准,各专业的师生比目标为1∶14,数学模型为达到1∶14的为100分,

2)博士比例-C2:这一指标在C1衡量数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衡量一个专业师资结构的优劣指标。因高职高专以教学为主,因此,此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为:或取两种计算方法中高者作为此项指标的得分。

3)双师比例-C3:该项指标从另一个角度衡量专业的师资结构问题,由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是面向社会应用层,对双师比例肯定要提出要求。模型为: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双师资格存在资格繁杂、级别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此数学模型的设计上,按照有双师资格证算1人,有与专业强相关的资格证算1.3人,既是专业强相关资格证同时又是不同级别的,按照初级1.3人、中级1.5人、高级2人计算,上限条件为C3最大值为100%。

4)兼职教师比例-C4:该指标从数量和结构衡量专业师资队伍。具体计算模型为:这种模型的好处是深度反应了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能够看出深层问题。

5)生源录取-C5:此项考察培养对象的水平、资质意、录取意愿、录取趋势等方面的内容,是观察专业门槛的一个测度项。这里,不排除有些高校是“宽进严出”的策略,也就是说将一个水平和资质都偏低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质的学生能够说明该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随着专业办学的长期发展,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统计数据,一个专业的录取分数与办学水平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因此,该项指标从分数线、录取率、生源增幅来映射专业办学水平,也是较多专业评价常用的指标。该项指标的计算模型为:这里,录取增幅可以为负值。

6)合作企业数量-C6∶此项指标旨在考察高职高专承接行业标准,将实际应用前移的企业级以师带徒制度。不仅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还要求合作企业有一定的实践指导课时,因此,该项指标的数学模型为:其中,企业指导课时量是企业对学生有实际指导工作的课时量总和,包含指导地点在校内和校外。另,由于各个专业所合作的企业层级不同,那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也会有所区别,比如有的专业是同全球500强合作,而有的专业是跟行业一般企业合作,两者在对学生的指导、管理以及职业生涯的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在上述C6得分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企业级别的权重分,也就是企业级别的高低与C6的得分成正相关关系。鉴于广东省与深圳本地的经济优势,企业级别权重值分别为:行业一般企业为0.3,全国行业前11-20为0.5,全国前10为0.7,全球前11-20为1,全球前10为1.5,C6满分为100%。

7)校内外实训基地-C7:考察专业在校内外的学生人均教学设备值是否合理,是否学生有充足的硬件设备资源去实现应用技术的操作和学习。为此,该项指标的计算模型为:

其中,校内实训基地都以学校审批通过为准,校外实训基地都以学校审批通过为准。特别说明的是,设备人均增幅的原始起点以上一个考核期的设备人均值为比较点,即:

8)国赛/省赛承办-C8:此项指标考察专业办学水平在同类高校、行业企业中的定位和水平以及大赛组织的能力和水平。该项指标的计算模型为:其中,承办级别权重为:举办省赛为1,举办国赛为10。

9)专业资格证书培训基地-C9:考察该专业在专业资格能力培养上的办学水平,此项指标与学生获得专业资格的能力以及社会服务的能力强相关。因此,取值模型为:其中,培训基地数量可以取专业群的数据。

10)专业教学科研投入经费-C10:考察专业规划未来与实现发展路径的实力,属于硬件投入,其计算模型为:其中,投入经费以划拨为准。

11)精品、特色或开放课程建设等级-C11:考察课程建设水平,看专业有没有把课程建设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精品课程、特色级课程(人无我有)以及开放性课程,考察课程建设的动态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基于此,该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为:其中,权重分配为:校级-1,省级-3,国家级-9。专业课程总数量是指一个专业除去基础平台课程以外所有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含专业支撑课、专业核心课等相关课程的数量总和。

12)信息化教学在线课程数-C12:考察专业将课程信息化的能力以及符合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提供共享课程及社会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的能力。因信息化进程关系,该项指标考察在第一期仅考察二元判断即有还是没有的层面,在线慕课、微课的数量;至于慕课微课点播的平台级别和点击率将作为下一期考察的观测点,因此该项指标计算模型为:

13)品牌或重点专业建设等级-C13:该项指标考察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相关认定机构所给予的认定等级。该项指标直接按等级得分:校级=1;市级=2;省级=5;国家级:10。

14)省级以上专业资源库-C14:该项指标实际为专业建设等级的过程型数据,一般为C13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由于存在有C14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C13等级的情况,特设该指标,该项指标为二元判断,即有为满分,没有则不得分。

15)专业获奖-C15:该项指标考察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专业水平的竞争能力、在同行中所处的定位等,是教师、学生专业能力的试金石。该项指标的计算模型为其中,省级奖励系数取2,国家级奖励系数取8。

16)内诊效果-C16:该项指标考察专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要求专业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分析自己和改进自己。要有内诊的意识,也要有具体的改善行动。因本期为第一期内诊,因此本期C16的计算模型为:分母为2是假设每个考核期为1年,1年中有2次内诊是相对理想的次数(每半年或每学期梳理一次)。

17)本地专业人才需求量-C17:考察本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未来趋势,了解专业学生的预测就业率。考察企业有没有按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进行办学或者转型。本指标需要同时考虑到本地其他办学组织的供应水平,因此计算模型为:

18)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C18:考察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认可度等方面,具体计算模型为

19)毕业滚动周期后的月均收入-C19:该项指标跟踪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追溯专业能力中的短板问题。具体计算模型为

其中,鉴于对毕业生持续发展的能力之重视,毕业生工作3年后的月收入权重为70%,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0%。这里的平均工资指当地具备相同工作经验的工作水平,6ms代表6个月,36ms代表36个月。

20)满意度-C20: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用人单位)等多维的角度对专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满意度分数,社会关注度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检索次数和点击量进行计算,计算模型为

21)自主创业学生比例-C21:此项指标重在考察学生通过专业重视运营管理、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映射了专业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激发能力。

4 内诊评价的拓展——矩阵式诊断结果及对应改革策略

专业内部诊断进行完毕之后,各个专业除了与同质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同时,可以基于下面介绍的矩阵式诊断结果进行进一步探索,该探索可用于高职院校自身对专业进行发展和淘汰式的管理。按照专业的竞争力(内部)和竞争力(外部)可以将专业进行矩阵式类型划分。竞争力(内部)主要是指: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证结合等方面,按其水平高低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竞争力(外部)主要是指:区域经济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收入、产教融合等方面,也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由竞争力(内部)和竞争力(外部)不同层次的组合得出了为高职专业设置战略所进行的划分框架[8]。

表2 矩阵式专业诊断结果

通过该矩阵式专业诊断结论可以清晰看到某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分布情况,客观分析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并对应地采取相关改革措施是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自下而上、自主评定、客观、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高职指标专业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