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

2019-04-08 01:09王禾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王禾

[摘   要]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作为特殊教育对象的聋哑生更有必要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基于生理方面存在的缺陷,相比正常學生,对聋哑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更多困难。从聋哑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模式两个维度出发,对聋哑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初探,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改善处于瓶颈的信息技术聋哑教育困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哑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74-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引起我国政府与教育界的重视,国家政策不断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进程,给予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开始成为社会共识。作为专门针对聋哑学生的学校教育,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亦开始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建构主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配合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是提升聋哑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近年来一直受人诟病,这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下,聋哑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更无法适应陈旧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当前,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存在诸多弊端,应用现状如下。

1.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与观察得知,所任教的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针对聋哑生进行教育,在尝试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笔者发现该门课程是作为副科进行开设的。上课期间,学校并不具备专门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其辅助教材与普通高中无异,对于生理状况存在差异的普通高中生与聋哑生来讲,相同的教材必定会给聋哑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带来极大困难。

2.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聋哑学校的教师大多数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聋哑教育,他们大多采用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却不能满足聋哑生的学习需求。实践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基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手段,学生无法快速捕捉教师所授知识,因而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导致聋哑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3.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基于聋哑生的生理差异,单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难以提升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聋哑生看似在认真听讲,实际上毫无收获。对于教师布置的信息技术作业,一些学生为了按时提交,采取抄袭的手段,无法独立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是在做无用功,与正确健康的教学理念相悖。

二、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聋哑生的差异性教学需求,本文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初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导向的信息技术聋哑教学课程。在新形势的课程背景下,学生将采取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课堂互动的方式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提高聋哑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聋哑学校的课堂改革。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般而言,我们默认聋哑生处于弱势地位,自以为聋哑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远低于正常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少甚至不敢尝试采用让聋哑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以“填鸭式”教学将个人知识与思想硬塞给学生,完全掌控聋哑生的课堂活动,忽视了聋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此,笔者在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曾经尝试构建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堂。在信息技术课中,笔者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基于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任务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探寻与练习中逐步熟练信息技术操作。以《word文本的格式修改》专题课程为例,笔者向学生下发了一份完整的word文本,然后在幻灯片上提出格式修改要求:设置页面边距为上30 mm,下25 mm,左25 mm,右30 mm;设置行间距为1.5倍,每段文本首行缩进2字符等等。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自学,其一是翻阅教材资料,查看相关的操作步骤,其二是在网络上检索格式编辑的相应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手段,学生都进行并完成了自学任务,从心理角度研讨,这种独立探究的自学模式十分利于聋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导入微课,满足学生需求差异

对于聋哑生来讲,他们的接受程度相对较慢,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复十几遍,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大量消耗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还难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在聋哑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微课,对于晦涩难懂的课堂重难点,教师应当在课前将其录制成6至10分钟的微课,便于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升课堂效率。以信息技术课程《进制转换》中的汉字编码为例,学生对于区位码与国标码的转换容易混淆,而教师亦很难在课堂上对聋哑学生重复数次重难点。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将重难点录制成简短、完整、直观的微视频,将微课作为“私教”,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线上辅导教学。此外,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将每章节重难点之处录制成微课视频合集,罗列为一份微课资源目录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看一遍操作后尚且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反复播放视频学习,可以通过反复模仿,结合线下操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3.课堂互动,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聋哑生的课堂并不如想象中的安静、枯燥,他们往往更乐意交流。基于此,教师应当顺势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鼓励他们针对某个问题用手语或班级群进行探讨。

以上述微课程为例,在该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首先将任务下发,将视频上传至班级公共平台上,监督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开展交流讨论,交流重点需要围绕几方面进行:视频中哪个部分没有明白?视频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通过课堂互动,那些接受程度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及时为其他陷入困惑的同学提供帮助,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意识。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与监督工作,严禁学生在课堂中交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项,将交流时间控制在 10~15分钟以内,其他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对于不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教师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要求每名聋哑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总之,基于聋哑生的听力缺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他们能够从教师处获取的知识极其有限。尤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多数学生更是抱着玩游戏的态度进行学习,其学习状态完全与教学理念相悖。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思想,顺应教育改革的思想潮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聋哑生的主体地位,使聋哑生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课堂互动等学习模式走出学习困境。当每一名聋哑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时,他们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充满兴趣,通过观看微视频、反复模仿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以此构成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吉运.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  张攀峰,张瑞,赵依,何婞媛,刘迪.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31-33.

[3]  张小艳.信息技术在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6):122.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