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鹏
实效性,即实际效果,指目的达到的程度或结果。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很多课堂上都在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且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实效性不高的情况:有的小组讨论很热闹,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
针对上面的现象,笔者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发现了更多深层次问题: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对各自的任务不明白;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切教学安排。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关注过程、尊重个性”,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学生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和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小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选组长时采用学生自荐和同学推选相结合的方式,此方式优越之处在于,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会更理想。
小组合作学习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的成员间为了完成组内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分工,组内的每个人都要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个人对小组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实现个体的价值。而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为了有利于学生的能力互补和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小组评价,及时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态度及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应淡化标准化试题的僵化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重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且有独创性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热情,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高的基本保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策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课堂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