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升茂
当前,很多国家在教育上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将其作为评价学生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我国物理教育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问题却仍未有较为完善准确的界定。从物理批判性思维角度来看,可将其确定为一种能够对物理实验与知识进行严格分析评价,且能在反思、观察、反馈中获得一定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值得深究。
就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仍以偏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多数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模样,学生甚少有机会能够自由探讨知识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有所桎梏,批判性思维更难以得到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模式来看,若是只纯粹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既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显然与我国所倡导的学业减负相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将有效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并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的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并累积了一定的物理经验知识。但总体上来看,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并非是完全准确的,可能还存在着错误与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公式定理,因公式定理的异同,导致学生陷入物理困境之中难以逃脱出来。而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一个检验,即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难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尤显重要了。
1.通过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批判思考的主动性。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逐渐加重,相比而言,高中物理学科更强调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应试的枷锁不那么沉重,学生更有批判思考的动力。要想发挥这份主动性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很好的办法。物理实验课本身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型,学生也喜欢这种体验式学习。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批判思维,首先就要结合实验内容创设情境。只有通过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产生创意,并围绕创意进行批判思考。比较有效的情境是利用生活经历、经验,或者某个事实现象作为课堂的引入。
2.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长期的传统教学,使学生习惯于教师来说明答案正确与否。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寻答案,在批判中思考,进行新旧知识的更替。尽量不要把预设好的内容,让学生被动地无条件接受。学生如果真正进行了批判思维,他们会非常乐于学习,即使较难的智力任务,也能从中找到挑战和学习的乐趣。
3.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观点,并促进他们之间有效的质疑与交流。如针对“体积形状相同的不同材质物品为什么在某一表面滑行速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论据支持,如果论据不正确,不急于否定他。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与质疑,质疑者也应当拿出相应的论据。这种交流要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下进行,不能让辩论变成毫无根据的抬杠或者诡辩甚至是互相攻击。通过交流讨论能够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准确、严谨。有了这样的辩论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训练了批判思维。通过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交流,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愿意表达。
任何教学过程都应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单以知识为目的而展开的物理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千万节课的重复。过分强调物理知识对于考试的作用,而忽视了物理课程对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批判案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时为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学史的内容,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较之“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虽不完全准确,但却也为后来天体运动研究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爱因斯坦“相对论”突破了以往的时空观,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微观高速世界;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斜面实验”来强有力地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此外,物理学习本就比较抽象,将物理概念直接地讲授给学生,在初学物理的时候可能效果显著,随着概念的增多难免会混淆或者是遗忘。结合概念的发展史,在课上通过演示实验,或利用制定好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引起思维冲突,由学生总结出一些物理学观念(可能是错误的,或是正确的),步步深入,顺应物理学的发展史,将最初的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物理观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正确与否,再通过更精确的实验来否定之前的错误观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有对科学的批判性,又有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切实掌握思维方法,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乃至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益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