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广角”中为学生种下 “集合”的种子

2019-04-07 05:25杨帆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广角广角希沃

杨帆

在小学数学教育道路上的10年中,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我每一天的教学都“如履薄冰”,在教学过程中,生怕自己的教学有过失,生怕自己的课堂会“误人子弟”,生怕自己的“非专业”教学荒废了孩子们的小学时光。就是这样的多个“生怕”使我变得“求知若渴”,从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填充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小学数学教师。但是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即便自己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看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迷茫。今年有幸参加了“吴正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系统地跟随吴老师进行了学习,吴老师的很多话都让我茅塞顿开。

在这次研修班的开班仪式上吴老师就上了一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

说实话对于“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令我头疼的,多数内容是抽象的,学生不好理解,甚至有时候老师们“上蹿下跳”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学会。但是这部分内容又不得不教,于是我就有了困惑。以什么样的形式教学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并会应用数学广角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极少部分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吃饱又吃好”?

观摩了吴老师的课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集合”的教学,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排队”入手,一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清楚地在图上表示出数学信息,学生自然想到了用画圈的方法,通过吴老师的正向强化引导学生对“维恩图”也就是集合圈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随后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对集合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吴老师让同学们“讲故事”,讲“有的人A,有的人B,有的人又A又B”的故事。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意犹未尽。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吴老师已经把“集合”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同时也让听课的我意识到“数学广角”的教学重在培养孩子们的思维,重在思考如何把思維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听了吴老师的课,我也很想尝试一下,于是我也上了“集合”这一课。在导入环节,我照搬了吴老师设计的“排队”的情境,在例题的处理上也遵循着吴老师的足迹。当然我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如在教学例题时我也让学生尝试用画“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自己对题意的理解,但是在展示的环节我让学生借助希沃白板5上我准备好的椭圆形试着说明自己的想法,基于希沃白板的动态展示,学生很快地展示出几种情况:A和B不相交的情况,A和B相交的情况,随着相交的面积越来越大,同学们又想到了A包含B的情况。希沃白板的展示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变得兴奋起来,一双双小眼睛放着光,一个个看着我跃跃欲试,至此我知道,学生对“集合”有了认知,而且通过动态展示有了深刻形象的认知。后面的解题环节变得十分顺畅,到了“讲故事”环节更是生动多彩,学生关于“集合”的故事也是精彩不断,对我们用希沃白板展示的“集合”的几种情况都有了很好的诠释。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集合”的种子已在学生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当然,专家们的课堂展示仅仅针对的是一个知识点的课堂新授环节,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具有通过一个点辐射出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的教学理念与能力,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是能让自己真正成长的学习。于是在第二课时的练习环节,我又在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和第6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同样是借助希沃白板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理解有三个集合圈的生活情境,在解答过程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尝试设计出三个集合圈的不同情况,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同学们变得更大胆了,对集合的理解也更加有信心,所以,他们设计出的情况也变得多种多样。

这两节课上下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喜悦。能够向吴老师学习,把数学思想的“种子”种在学生的脑海里是我的喜悦之一;通过学习能够加入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成功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是我的喜悦之二;明确地知道“数学广角”这一类内容该如何教学,不再对“数学广角”感到迷茫,是我的喜悦之三。

猜你喜欢
数学广角广角希沃
文化广角
文化广角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读” 多角度“补”——有效使用希沃白板化解学生小古文学习困难
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