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童话的手奔跑

2019-04-07 05:25袁丽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误会木偶童话

袁丽

2018年9月,因教师交流我来到了临朐县龙岗小学交流。之前我一直在县城工作,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近年在语文戏剧、主题单元模块教学、学校课程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来到这所乡镇学校后,我开始尝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自己摸索出的高效课堂教学。

龙岗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流失严重,我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70%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讀书习惯,四年级的班内读整本书超过三本的同学只有两三名。这里的家长认为课外书对孩子的考试没有多少帮助,导致学生在家无书可读。因为平时读书少,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即使是简单的记叙文,在学生写作时,也会出现语句不通的现象,更谈不上生动。

一、组文阅读童话,激发兴趣

由于这群孩子刚从小学低段升到中段,阅读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刚开学我没有实施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国庆假期以后,正好进行第三单元的学习,而第三单元共有四篇童话故事,我想:童话,不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感兴趣的吗?于是我决定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重组教材,把童话故事放在一起进行组文阅读教学。

课前,我了解到90%的孩子读过《丑小鸭》和《白雪公主》两篇童话,而我选择的四篇童话故事的共同点是都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文章的题目,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特点鲜明,能够给予学生启发,这不仅是四篇童话故事的共同点,也是童话故事类文章的特点,我希望学生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借助这四篇童话故事的阅读,以后能够学会深层次理解并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用方法引领阅读,运用方法拓展再读,同时,在阅读中注重让学生异中求同,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

首先,创造情景,给学生阅读期待。 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学生会发现很多童话故事的题目就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于是他们把目光集中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在对课题质疑时,学生能够集中地围绕主人公进行提问,从而对文本产生更多的阅读期待。

其次,抓住主要人物,简化教学环节。我觉得只要抓住主线上的几个关键点即可,其他的次要知识点该舍就舍,要把整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就是抓住童话情节这样的共性,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在单元整组文本的学习中,感受到了童话的表达特点。教学片段展示如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吗?这四篇童话都含有一个神奇的数字“3”,你来找一找。(交流后发现:有三次对话、三个变化、三次误会、三个青年)

师:在《去年的树》当中,小鸟通过三次寻找,让我们体会到了小鸟和树之间深厚的友情,但是《小木偶的故事》当中的小木偶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却遇到了三次误会,请你打开课文,速读课文,找一找小木偶都被谁误会了。

生:小木偶被熊警察、小兔子还有老婆婆误会了。(板书:三次误会)

师: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吧。(出示三次误会的对话)小木偶遭遇三次误会都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他只有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这个表情是老木匠给的。小红狐抢了小木偶的包。(板书:起因)

师:那被误会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蓝鼻子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了小木偶。

师:看着黑板的提示,你能完整地把这个故事概括一下吗?

生: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给他刻了一个笑脸,小木偶在大街上走的时候,小红狐把他的包骗走了,因为他只会笑,所以被熊警官、小兔子和老婆婆误会了,最后蓝鼻子小女巫给了他人类所有的表情。

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围绕神奇的数字“3”来进行:《小木偶的故事》的三次误会;《巨人的花园》的三次变化;《幸福是什么》里面三个青年对幸福的三种解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评析人物特点,围绕主人公来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同时,由对主人公赏析的方法拓展延伸到对文中其他人物进行评析。教学环节简单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迁移,我的教学重点也就得到了落实。

最后,注意把读法变成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我从“语文主题学习” 丛书中补充了《小狐狸买手套》 《灰姑娘》  《小海鸥的第一次起飞》《木偶奇遇记》(节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5篇童话,让学生在课前先自主阅读,读后提出问题:你发现多篇童话的相似之处了吗?为什么它们会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到阅读中,将“组文”横向联系起来读,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反思,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接着以“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展示环节进行分享、质疑。这样,单元主题就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复,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就进一步深化了。

二、阅读童话故事书,养成习惯

组文阅读之后,联系刚刚学过的4篇童话,请同学们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和收获,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们在学生已阅读了《木偶奇遇记》片段的基础上继续阅读整本书。

围绕整本书,我们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兴趣、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小组交流、相互协作—课堂展示、成果激励。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中,话题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反应中获得,也可以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生成。比如,交流近期阅读《木偶奇遇记》的感受;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地读书 ;通过交流匹诺曹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进一步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最后,让学生演童话、编童话。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然后推选两组学生展示,小组表演完后,让学生评一评,哪些好,并说说为什么好。我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引导学生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其特点,同时,帮学生总结,如:丰富的想象、夸张、拟人等。然后请学生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我再根据学生编的童话进行写作指导,布置作业,请学生修改或重新写一写童话。

自从引领同学们阅读童话后,同学们读书的兴趣明显提高。“老师,下节课能读课外书吗?”“老师,我还想读……”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我耳边。除了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外,学生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草房子》《狼王梦》……最令人惊喜的是,现在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能自觉地读点儿“闲书”了!每次我一走进教室,就能看到很多学生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现在,学生经常想要老师留出几节课专门进行读书……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喜欢读书、养成了阅读习惯更令人欣喜呢?

三、改写童话,演出童话剧

我还把语文戏剧教学也带到了龙岗小学的语文课堂。渐渐地,这里的孩子们有了创意,他们能把故事进行再创造,然后进行表演。如读完《夏洛的网》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时,每个小组都能给大家带来惊喜。那夸张的动作、惟妙惟肖的对话,都饱含着学生对童话的热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着把童话故事改写成童话剧,再进行表演,虽然有些稚嫩,但在活动中学生享受到了创作、表演的乐趣,也快速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一个个变得阳光、快乐起来。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是儿童成长的精神营养,它大大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打开了乡镇小学生的思维之窗,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牵着童话的手,我和孩子们一起幸福地奔跑。

猜你喜欢
误会木偶童话
木偶和木偶戏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