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卫华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多数学生仍在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中度过,无法感受到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教学的融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便会主动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及综合能力。
体育课程的改革,带动了兴趣教学法的融入,这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在课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兴趣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而兴趣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根据主体发展特点以及兴趣偏好设计符合学生“胃口”的运动项目和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其次,兴趣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让学生内心产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渴望,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体育训练的过程进行自主调整,并实现有效锻炼,在兴趣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引入体育游戏 初中生正处于对体育锻炼有着较高热情的阶段,而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行为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精心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以强化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体育游戏的类型众多,教师在引入中应对学情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花式跳绳”来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及身体协调性;利用“四人五足”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同窗情谊等等。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素质,在引入体育游戏的同时还应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教师不应单纯依赖游戏,导致体育教学徒有氛围,而缺乏实际效果。基于此,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中要保障学生的参与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完善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环境公平、公正,以保证体育教学有序开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2.组织体育训练小组,引导学生互动合作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合作学习,从初中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其个人主义倾向浓厚,对于合作的认识不足,在体育锻炼中我行我素,尤其是在一些团队运动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明显,与其他队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激化了矛盾,也影响了整体的训练效果。基于此,在初中体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将学生划分为合作训练小组,利用互动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并非机械的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如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健美操小组等,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帮助,完善体育训练过程。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为学生提供运动器材,并详细说明器材的使用,确保学生的安全;协调内部矛盾,利用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保证公平公正的指导态度,尽量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并在合作训练中互助沟通,调动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多元体育项目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培养,注重运动项目的设计,如男生、女生青春期发育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性别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满足男女生不同运动量的要求,保证训练成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赛法游戏法、情境法等都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进行选择与运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4.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优化学生运动心态 兴趣教学是基于学生心理情感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体育运动的心理变化,从而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强制要求学生进行体育训练,那么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情感培养与心理疏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为其创设一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性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让学生在集体运动中感受集体意识和精神,从而达到纠正学生叛逆、不负责任、浮躁和争强好胜等不良心理倾向,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心理。
结语: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能够帮助课业繁重的初中生进行良好的压力释放,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以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教学法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将兴趣教学法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