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小娟
随着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自古以来,中国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古时候,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然后对现在耳熟能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慨激昂的演讲。教育是培养人对家庭幸福和国家繁荣的理想追求的,了解家庭和国家之间的互动,关注国家的繁荣,理解家庭繁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并了解中国的不屈不挠抵制外国敌人的精神,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把它变成奋斗的力量。
1.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主要依靠国家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尊重和对家庭的爱,这是一种良好的情感支持,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古人具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才能和方略。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二十四个字的渐进步骤,它们高度是一致的。它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高度向前发展的社会,它是统一实现的路径,当然,这些要从注重小事情做起,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老师务必要发挥历史教育的启迪作用。
2.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道德教育 德育始终是教育中的一个大模块,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它也包含着学生的灵魂教育。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家国情感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优势。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会从根本上更加爱国,对于自己的国家拥有强烈的自豪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家庭而言,是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爱,培养家庭伦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强烈的家庭伦理使学生能够保护他们心爱的家庭,从而,保持家庭的稳定。高中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一直强调的是以德治国,古人提出“修身、齐家、平天下”。在今天,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个性需求也是“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正直、友爱”,可见,感情是国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两者的结合,让学生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思考该如何进行社会实践。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抗日救亡运动”时,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否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保卫国家。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和平的时代,经历的挫折更少,遇到任何困难时总是想要放弃,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更不能明辨是非。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认为自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然后,把自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将如何表现,观察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中的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尽管目前在我们国家,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它是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一定要学会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这种现象,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教师让学生了解现代的中国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入侵的反抗精神,如“一二.九”、“五四运动”等,让学生明白青春年代要做什么。学生将学习到中华民族一直是百折不挠的,这都是对自己的国家爱得太深的原因。
(2)与德育目标相一致。目前,高中凸显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的道德情感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面对大环境的时候,能够站在正确的位置,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例如,在学习“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们先分析教材中的内容,理解历史背景的宗法制度下形成的过程,理解宗族在统治阶级系统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家庭”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问学生以下问题:“为什么在西方孩子叫爸爸的名字,而在中国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明白这正是受到西周宗法制度的影响。在中国孩子的心中,始终有一种祖先崇拜和孝道的道德规范。这是一种独特的家庭与国家的关系,由此,产生了中国独特的“家庭与国家同构”关系。目前,很多中学生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在与父母的沟通的过程中,很难避免说出一些伤害父母感情的语言,学生甚至不自觉,经过“西周”的学习后,学生们将审查自己的行为,避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和损害,打破彼此间的壁垒。
(3)这与正确的历史观是一致的。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来提升自己的爱国情绪。民族情感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考虑,这样,他们才能对当时的人和事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感觉,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客观的看待这些事件,了解国家无论好或坏,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有了根,才会有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