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出台,教育学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法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时代及新型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时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1.教学观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综合实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数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高低,盲目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1]。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大多是利用板书或课件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将知识点讲解完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仍然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将知识点装进脑子里。且教师很少安排课堂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难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该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掌握着课堂的控制权。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教师也就无法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可以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机和活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厌学心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高校课堂的建立却能让学生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信,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就能随之得到提高[2]。
1.创设生活情境 文学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任何角落都可以发现语文的影子。因此,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们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贴近于生活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ppt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稀奇古怪的石头图片,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因为初中生的阅历尚浅,他们没有太多的经历,对于很多事物还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图片展示是最直观的帮助他们进行观察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他们直观的进行理解。
2.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学生一直是服从者的角色。学生在这种被“打压”的状态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放低身段,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表达自我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
例如,在学习课文《春》时,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前举行一个故事分享会。学生在这个分享会上向大家分享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春天自己经历过那些有趣的事情。这个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充分地展现给大家,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语文教学的效率。
3.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时,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营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锻炼,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真正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前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山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阿长和《山海经》之间有什么故事?教师要让学生带领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更好地读懂课文,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4]。
结语: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根据自身情况打造适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现实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多提问题的好习惯,带着问题去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就是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希望教师可以真正地完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为打造初中高效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