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章新
下面从三方面浅谈笔者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认识。
在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时需要有所侧重地复习,即在强调概念的同时讲清楚概念。比如复习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时,要重申“位移是运动物体始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的内容。还要告诉学生审题时弄清物体运动的基本情境,告诉学生当物体做单项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时间间隔和时刻,在此不再一一举例。在介绍规律方程时,则要强调方程中每个量的准确含义,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运用。比如“F=ma”,复习时应该交代这是这个等式的三个一致性,即等式两边的单位一致,等式两边值一致,等式两边矢量的方向一致(突出这是个矢量式);还需要告诉学生,力F和加速度a是状态量,我们所做的分析是对物体做状态分析,当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不变,才可以进一步带入过程分析。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动能定理,在此也不再一一举例。在介绍思路方法时则要说清楚思路方法本身的用法和细节,还需要注意与其他思路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比如介绍动能定理时,需要告诉学生,动能定理关系式W=Ek2-Ek1,等式左边W表示总功,需要我们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并结合运动分析,了解它所受力做功的基本情况,在结合功的概念表达总功。等式右边是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动能改变,一定需要用研究对象的末状态动能减初状态的动能,不需要对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准确的了解和分析。然而学生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他们的思路往往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思路相冲突,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加以强调,并结合具体的问题加以强化。
在第一轮复习时应该更多地突出能力要求和能力训练。比如,在讲解“追击与相遇问题”专题时,在介绍这个专题问题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多结合图像理解问题和量之间的关系。在新授课阶段部分学生对追击和相遇问题的求解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现在复习需要强调和强化。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能体现运动关系的情景图,其实这也是能力训练,结合图像充分了解运动信息就更加是能力训练了。在复习实验时,把教材上的基础实验讲解透彻;每一个实验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的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每一个方面都有被考查的可能,有必要在复习课堂上再做一次,重新认识。而高考的实验题更多的是迁移型实验,更需要带着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可能拓展的方向和解法。在复习电磁场内容时,应强调学生多画图,结合圆和三角形知识以及球和立方体知识分析模型特点,结合对称关系了解结构,这样既让学生充分认识模式,也在拓展能力。在平时训练时强调学生列式,必须是以下三类方程,即教材上的原始方程、基本概念对应的关系方程、几何关系对应的基础方程;同时也需要强调解题要尽能力解到底,训练他们的应用公式和推导计算能力。最为关键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就体现在审题的时候,需要学生读题时要有耐心,积累经验,不可急躁。不好做的题目多看几遍,边看题边标注重要信息,边画出模型图和情景图,全面把握题意,列式求解。
以上的五大能力可简化为解题的三个环节。通过审题构建模型(包括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对模型以及所产生的过程设置参量并建立关系,然后进行推导计算。第一轮的复习更多地需要学生对常规题型和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和掌握,在总结层面上多关注解题的过程和细节,这样第一轮复习学生的能力在良好的耐心坚持下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首先,教师需要考虑的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个常规教学班级里有的学生可以考取一本,有的学生可以考取二本,学习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要全面地把握教学,对于基础性章节的问题要多讲、常讲,结合新问题全面地分析能力考查的结合点。比如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3-1的电学部分,多讲基础,突出基本概念、关系和方法。而对于综合点较高的,抽象性强的内容,比如选修3-1电磁场部分、选修3-2电磁感应部分以及选修3-5的动量部分和原子核部分,则需要我们有所取舍,有所针对地选择内容,可循序渐进地渗透知识和能力发展要求;同时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关注典型题型和问题,多以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代表性强的模拟题为模板来展开复习。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新授课教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和内容,在复习阶段加以整合和强化。尤其注意高考的试题动态,关注考法,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关注变化,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学发展最好配有滚动练习,强化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防止复习了后面而忘记了前面。
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需要建立以人为本,以考纲为主线,以能力提升和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强调基础强化能力,全面细致地组织复习,在知识、方法、能力各个方面不留死角;课堂教学有线索、有内容、有拓展、有收获,强调教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学,学会思考,学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