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2019-04-07 16:47王艳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文本课堂教学课程

◎ 王艳霞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一切都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设计。

视野中,“学”和“导”不仅是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包括课前的“学”和“导”,课中的“学”和“导”,课后的“学”和“导”。所以,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和自控力都不是很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如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结论,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个人单干三种目标结构,并由此构成三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合作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和群体目标相联系。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正处在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在低年级开展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是比较容易实施的。

一“、生本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1.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课前,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有计划、有结构地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生成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完成能够解决的概念性问题、理论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有结构地进行自主学习。

2.在教学设计中重新摆正自己的教师角色。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是教师唱“主角”还是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让学生成为被主宰的皮影戏“演员”等,需要教师做出明智、科学地选择。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建构“生本式”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是“搭台者”,鼓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唱戏者”。教师要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有效地展现在课堂对话中,让学生在自由对话中充分感知、充分体验、充分生成。在问题对话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中进行多元拓展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往往过分关注课中设计,忽视或轻视课后拓展的设计。设计多元化的课后拓展,主要通过问题思考、问题作业、问题展示、问题探究、问题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内化知识、巩固记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在多元化的课后拓展中,教师不仅是一位评判者,更是一位忠实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生本教学”中教师课程整合观的转变

传统课程被视为“框框”,课程即教学的科目,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导致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使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堂教学偏重于书本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病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课程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离开实践,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成了“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课程与教学越来越走向对立,课程越来越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死胡同”,最终课程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压制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可以把课程理解为“跑道”,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整合,重点是关注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把文本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文本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1.加强课程的整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对相关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如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语文课程内容与历史整合等,丰富学生知识视野,拓宽探究学习领域,提高学生自主运用、分析、归纳、综合评价知识的学习能力。

2.注重课程的创新性。教师走出传统课程阴翳,要大胆创新课程,敢于质疑和批判现成的文本课程。发现课程问题,要科学充实和丰富课程内容,建构教师“自己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学生整合和吸收。

3.关注课程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课程视阈的开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对封闭的文本课程,要学会超越课程,把课程置于自然的客观世界中去,范围要开放,内容要开放,呈现方式要开放,课程问题要开放,《新课程标准》要开放,鼓励学生生成多元问题。

4.构建课程的心灵性。教师要注重隐性课程,要加强品德修养、人格完善以及外在气质和形象的修炼,丰富课程内涵和深层意义,以自己良好的心灵课程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自我人格完善、自主健康发展。

想要让“生本教学”真正地实施起来,需要广大教师自身转变陈旧的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带领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文本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