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实际上,偏旁和部首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异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其中,“偏旁”主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古时候,学者将左右结构的字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偏”,右边为“旁”。现如今,合体字的各个部位都可称为偏旁,该偏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表音部分,二是表意部分。例如“清”字,它以三点水作为形旁,“青”作为声旁。“氵”和“青”相结合,就形成了这个字。“部首”也是汉字学习中经常接触的一个概念,根据文献记载,东汉许慎以汉字偏旁为依据,将9000多汉字归纳为540部,而这些部的首字即被称为部首。例如“江”“河”“湖”“海”这几个汉字都有相同的形旁“氵”,这时我们就将“氵”视为这一组汉字的部首,但如果我们将上述汉字单独拿出来的话,“氵”就只是这个汉字的偏旁。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偏旁”和“部首”进行辨析时,不能将所有汉字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汉字来具体分析。
1.不同偏旁表示不同的义类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拥有相同偏旁的汉字所属一个部首,部首与所属的字之间都有一定的意义联系。部首作为形旁,它的主要作用是表义,所以,当学生看到某一部首的生字时,就可以将其与已掌握的同一部首的汉字建立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以“阝”为例,“阝”分为左耳刀和右耳刀。其中,“阝”(左耳刀)通“阜:阜,山无石者。”意为“土山、小山”,以“阝”(左耳刀)为偏旁的“阡、阻、隙、险、隅、陨、防”等汉字均与山或高有关。“阝”(右耳刀)通“邑:邑,国也”。意为“都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以“阝”(右耳刀)为偏旁的字多与都城有关,例如“郡、郊、邦、邢、邯郸”等。再以“目”为例,《说文解字》:“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所以,大部分以“目”字为偏旁的汉字都与人眼有关,例如“瞪、瞄、睡、睁、盯”等。由此可见,在汉字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生字的字形来辨析汉字的偏旁,然后根据同一偏旁的其他汉字来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分析偏旁部首来探析字的本义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属字形与字的本义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在汉字学习中对偏旁和部首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本义。以《诗经·伐檀》中“胡取禾三百廛兮”这句话中的“廛”为例,一般教材将其释义为“捆”,《诗经注释》则解释为“间”,意思是奴隶主不劳动为什么还获得三百间那么多谷物。从释义方面来看,其实哪一种解释都比较合理,但如果我们从汉字的偏旁部首来探析的话,就会觉得后者更加符合“廛”的本义。“廛”的部首是“广”,《说文解字》:“广,因广为屋也,读若俨然之俨。”是就山崖做成的房子。所以,“廛”表示的是数量单位,故意为“间”更加合适。再例如“逐”字,该汉字属于会意字,归入“辶”部,汉字由“辶”和“豕”构成,其中,“辶”意为“脚”,“豕”意为“猪”,即人迈开脚追赶猪,故“逐”的本义就是“追赶”。“夸父逐日”这里的“逐”字就意为“追赶”,是逐字的本义,而“夸父与日逐走”这里边的“逐”表达的则是“竞争”的意思,表示与太阳赛跑,并不是汉字本义,而是引申义,但如果我们单纯从偏旁和部首来分析,并不能将“逐”字与“竞争”建立联系。
3.辨析偏旁纠正错别字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会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对汉字的字义理解不够,没有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想要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可以从偏旁部首入手,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例如:有些学生将“梁上君子”中的“梁”写成了“粱”,前者意为“屋梁”,部首是“木”;后者则多指“粮食”,部首是“米”。“梁上君子”意为躲在屋梁上的人,即窃贼。“梁”应属“木”部,而不是“米”部。“虎视眈眈”,很多学生会将“眈”写成“耽”。“眈”意为“虎下视貌”,“眈”字是目字旁,与看有关系。而“耽”意为“耳大垂下”,引申为“延迟”的意思。再比如“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肓”是月字旁,意为“心上,隔下”,古代将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而“盲”是目字旁,意为“眼睛失去视觉功能”。通过对汉字的偏旁和部首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词语的释义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快辨别出哪一个汉字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对偏旁和部首的有效辨析对纠正学生粗别字具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汉字学习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语:总而言之,偏旁和部首是汉字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两个概念,学生一定要学会对二者进行准确辨析,切忌将其混为一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而且对日后生字生词的快速掌握也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在汉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偏旁部首的重视程度,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汉字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