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为例谈逆向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2019-04-07 19:50陈健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话梅逆向证据

陈健洁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率及质量。然而,何种教学设计,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感官呢——逆向设计。对此,文章从逆向设计入手,对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内容进行了刍议。

一、逆向设计概述

在教学设计中,逆向设计属于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属于重要的设计过程。先把预定结果确定出来,也就是学生需要明确哪些,认识什么,可以完成什么;而后,将科学的评价证据确定出来,用来证实是否完成了与其学习;最后,基于以上操作,对最为理性的教学方法进行考虑,从而将教学活动有机学习体验等设计出来。其中,逆向设计包括三个阶段:预期结果确定——评价证据的确定——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具体的应用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知识出自于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一章节中。我们以这部分知识为例对逆向设计方法运用的内容进行刍议。

1.预期结果的确定 在此阶段内,授课老师应该将以下环节处理好:学生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可以做哪些?

与课标内容相结合,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需要明确——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认识反射的基本构成;可将反射的基本类型判断出来。

2.将科学的评估证据确定出来 在此阶段内,我们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对于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怎样进行分析判断,对于学生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哪些证据证明分析。

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将下列评估证据制定出来:利用三个活动分析验证,引导学生将反射的定义自主构建起来;以“膝跳反射”为例进行探索分析,从而将构成反射弧的种种要素找出来,与简要的模式图结合,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简述清楚;对书本内的知识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比分析膝跳反射以及课堂中三个小活动,从而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之间的差异性找出来;在同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思考怎样更加高效学习,并且为后续学习提供相应的见解。

3.设计与体验教学 老师在具备了相应的评估证据以及明晰的结果后,然后对最佳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考虑,而后对教学顺序以及教学对策进行关注分析,科学的选择材料、资源。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创造性、灵活的应用教材,然后思索怎样利用教学设计,将要真正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细心听讲,更好的灌输到头脑中。

课前准备工作:橡皮锤子、PPT、纸张、话梅、钱币。

①导入活动,调动兴趣

第一个活动:从迷宫中走出硬币。在纸张上画出20个圈,然后在圈内随机填写20个不同的数字。同桌间互相交换,从小到大开始,使钱币将这些数字依次走完,看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走完硬币,在做完小游戏后回答,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此游戏。

第二活动:吃话梅。阐述参与该反应的器官以及口腔的反应情况。

第三个活动:观察话梅;用30秒钟时间观看话梅,阐述此活动内的参与器官,以及口腔中的种种反应。

活动目的:老师通过设置三个活动引导授课,在学生将首个活动完成后,尽管情绪较为高涨,然而还无法清晰认识反射定义。在接下来的两个活动完成后,因为之前有了基础,这样就可以将反应器官快速的找出来,从而感受到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②归纳总结,科学定义

老师:若是把眼睛观察数字;舌头感知酸;眼睛所见话梅理解为“刺激”用反应来概括认识“唾液分泌”以及“手部运动”;用神经系统概括“脑干”、“大脑”请讲“反射”这个定义用“刺激”、“反应”“神经系统”概括出来。

设计目的:在过去的课堂中,老师会把反射的定义通过简单的课堂引导和概念阐述给学生,看似非常容易,学生们也可以简单掌握。但是,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反射的内容,老师却不得而知。因此,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行归纳,将反射的概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如此,不但对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进行强化,而且,对学生掌握“反射”知识的程度进行了高度评价。

③浅出深入,难点攻克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2个人一个小组展开实验,实验结束后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有哪些反应出现在了受测同学小腿中?有何种结构参与了此反应;我们通过刺激——反应——神经系统,是否可以将相应的结构和器官找出来。

设计目的:通过以上活动的铺垫,学生能够得出“韧带”,“向前弹起小腿”“脊髓”的相关内容,基于此,将三个反射弧的构成提炼出来。

结语:通过逆向设计,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设计总结出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融入学习当中,此外,还可以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不断理解认识。在教学初中生物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科学的应用逆向设计,从而构建高质量、高效课堂,为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而搭建良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话梅逆向证据
逆向而行
话梅西单
话梅糖是火星通缉犯
话梅北京旗舰店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