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轶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其用语精练,意蕴丰富,如果能够细细品味,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尤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亟待教师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便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够叩开古诗词教学的大门。
诗词的创作大多是有感而发,每一首诗词的创作都必然和作者当时的状态、遭遇以及社会背景有关,这些是诗词生长的种子,所以要深刻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必须要深入剖析诗词创作的背景,这是提升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教辅材料或者互联网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为学生做进一步的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创作情感的认知,进而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意。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这首诗创作于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之时,经过碣石山,曹操登上望海,看到了山河的雄伟壮丽,遂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而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句不仅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更表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当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之后,诗中的那种气势磅礴之感更能够震撼人心。
意象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媒介,而只有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挖掘,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进而深入领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要想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在意象构成的意境中进一步感悟诗歌的内涵。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中,意象十分丰富,“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都是悲景意象,构成了悲凉荒寂的意境,透出了哀愁的情调,衬出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其实,对于诗中意象的把控并不是十分困难,有些意象有着特定的含义。比如“月亮”通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斜阳”一般用来表现诗人心中的万千愁绪,而只要学生将这些特定的意象记住,对于理解诗词的意境以及诗词的情感也简单了很多。
我国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词精练,在古代又有炼字一说,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唐代诗人贾岛“推敲”二字的锤炼。确实,有时一首诗中一个字的转变,就能使诗词的情感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分析诗词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诗词创作中,为了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为了使语言更具表现力,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比如常见的比喻、夸张、拟人等,这些都对诗词内涵的丰富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诗词表现手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种,还有很多手法需要学生了解。比如借景抒情、象征、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而只有学生对这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情感,也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词的语言之美,最终进入到古诗词的王国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虽说占有极其重要的一个位置,但在全六册的教材中,诗词的数量却并不是十分丰富,而在一千余年诗词创作的长河中,流传下的诗词仿若星河,每一首都值得深入赏析,所以在学习课内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内诗词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可以让学生在对比或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内诗词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这首诗只是这组诗集中的其中一首,而教师可以引申其他几首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解析,以此增进学生对陶渊明人物形象的把握。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诗词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经典诗词,从而在为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之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发挥古诗词的意义,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