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样生
通过教师的周密计划与思考,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选择非常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比拼以及教师的教学展示课上非常常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初中化学课堂充斥着各种问题,如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兴趣不高,相关化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不是很扎实。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对于这种知识甚至有时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反而降低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在真正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开展多样的、利于学生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实验教学活动,更多的可能是在课堂上通过演示一下操作来完成相关化学课程教学。这样,教学的弊端也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学生由于只接触到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实验的操作只是通过观察来完成,却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的具体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初中化学课程开展的效率会严重受到影响。
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问题是有很多原因的。1.对于化学课程学习的不重视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这样的不重视就导致了化学课程教学效率不高。这种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进行各种相关的实验,而由于社会、学校的不重视,并且由于设备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学校及学生家长“成绩论”心理的影响,使化学课程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受重视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的发展及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2.引起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走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进行化学实验的相关仪器设备的缺失。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试验仪器设备的缺失,导致学生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化学的神奇,自然就很难提起化学学习兴趣,也就很难积极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要么拒绝参与,要么表意不明,增加了化学课堂的教学难度,严重影响了整个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
在进行新课程学习时,教师要适当地根据课文进行提问。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课时,提出常识问题“现在有两杯相同量的白开水,分别放入不同分量的白糖,第一个放一匙白糖,第二个放两匙白糖,问搅拌后哪一杯更甜?”按照设定的路线学生必然回答“第二杯”。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两杯白开水不同的甜度,说明在溶剂的质量相同时,溶液的浓度受什么影响呢?”学生顺着教师思路就能回答出:“受溶质的质量影响。”这样的提问方式,从浅显的生活常识到文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主动跟随教师思考,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化学是一门实验与文本知识并重的学科,在教学中重要的不仅有文本知识,还有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检验书本知识的重要标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演示时,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将实验后的结果进行探究。比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教学时,教师设计问题:将白磷与红磷一同放在铜片上面,再把铜片放在热水上空进行适当加热,与此同时把白磷放在加热的水中,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观察会发现铜片上的白磷在燃烧,红磷却没有反应。教师再反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就会回答白磷燃烧需要温度低、红磷燃烧需要温度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可燃物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和教师在实验中不断互动交流,并在实验中检验答案正确与否。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书本中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课标的要求就是要让教师将化学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给学生展示活灵活现的化学世界。要主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源于生活。比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提出问题“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哪些元素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呢?”“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物体存在不同的元素?”,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就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答案,既对学习有帮助,又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课堂学习都是在情境中进行的。教师要利用初中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的特点设计一些有灵活性的问题,使学生根据自己已经知晓的知识进行分析,激发求知欲望。设置问题情境,能够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之间问题探究的交流过程。学习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便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初中生的厌学心态。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新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