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是现代化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趣味性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或者使自身审美素质不断提升,都是依靠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因此,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结合新课改具体要求,新型师生关系就是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要做到互相尊重和信任,这样才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可以勇敢地将自己的音乐观点表达出来,也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施良性互动,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此外,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广泛接触音乐素材,并且传授给学生一些音乐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事物的魅力。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这样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创造美好事物。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欣赏西方描绘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且向学生介绍画家的代表作品和生平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学会从音乐的角度观察事物。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遵照一定的思维定式进行音乐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思维定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茉莉花》时,教师要对《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发展背景。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灵活的管理。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但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不因为表现不佳而歧视他们,也不要因他们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强大的专业能力给予特殊待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及时沟通,课后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结合歌曲确定德育主题。要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教材,对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信息,这同时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例如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乐曲就是音乐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最好的素材。音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与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有一些差距,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整理教材,了解每一首歌曲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其爱国主义情感或民族团结等强烈的思想感情进行提炼与升华。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从而让他们得到道德的熏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课本上的歌曲和乐章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原材料,利用好教材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单一会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所以音乐教师就要对此形成足够的重视,加强对教学手段的丰富优化,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其兴趣点不稳定、认知水平不高等,所以使用的教学方法要尽量简单一些,比如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只有在灵活有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传统的节日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例如: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法定节假日及纪念日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及相关的风俗也能成为音乐教师进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例如,“九一八”国耻纪念日,教师可以在当天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歌曲资源,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倾听这些歌曲,并追寻歌曲背后的英雄事迹,利用音乐故事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趣味性教学时也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耐心点评,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改正自身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