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法

2019-04-07 16:47钟观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用词体味造句

◎ 钟观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一目标要求提出了语文课中词句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对词句教学的目标要求重在“体味和推敲”两点。而什么是词句的体味和推敲呢?笔者认为其有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词义句意;二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用意,更要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形象等。

如何在教学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显然,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不行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是“填鸭式”传递知识,学生易养成懒惰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对比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教法。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对比教学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种对比教学法。

一、添删对比

在初中阶段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用得简洁准确,有些词句用得形象生动,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笔者常常使用添删对比法,而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添加对比和删除对比两种。

1.添加对比。这种通过在原来句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词句,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原文用词造句的简要准确和包含的特殊含义。

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新闻中导语的简明扼要这一特点,笔者把导语中的“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样一句进行添词,变成“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部队到二十三日将可全部渡完。”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出新闻写作简明扼要的特点。

2.删除对比。这种方法是把原来句子的一些重点词句删除,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其领悟到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和重要含义。

例如,在《背影》中有这样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把“最”字去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体味比较,去掉后是什么效果,加上又是什么效果,让学生从一个“最”字中体会作者对父爱难忘的那种深厚感情,也从一个“最”字中理解作者以“背影”为题目的准确性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替换对比

这种方法就是把原文中一些重点词语或句子用另外的词句替代,让学生进行比较。又可分为换词对比和换句对比。

1.换词对比。换词对比,通过换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能培养其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中,“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中的“陡坡”,可以让学生换成“斜坡”一词进行比较,让学生推敲体味。学生很容易就看出“,陡坡”中的“陡”要比“斜坡”中的“斜”要角度要大,用一个“陡”字更加形象、准确,使学生脑海中马上就涌现出桥洞上面道路的景象来。

2.换句对比。这类替换是用意义相近的句子去替代原文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为了突出新闻中正文的特点,把“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改为“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军突破了”。让学生分析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从中体会敌军的无知和无能,惊叹我人民解放军拥有敌人认为不可能的超强战斗力和伟大的战斗精神,让学生领悟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又受到良好的爱国思想教育。

再如《背影》中的一句“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换成“他叮嘱了一些我要注意的事。”让学生去分析比较,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儿子都二十岁了,已懂得自己照顾自己,而父亲还这样似乎“口罗唆”的语句,其实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怜爱深情,改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三、古今对比

一些文章,写作的年代或写作涉及的内容比较久远,所用到的一些词语对于事物的表达与形容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甚至怀疑其准确性,这就要运用到古今对比教学方法,联系文化、背景等与现实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去理解作者的用词造句,理解文章的内容意义。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用来对赵州桥进行描写形容的词有“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等。一些学生通过插图可能认为赵州桥不过跟我们平时所见的一般桥差不多,比起湛江海湾大桥、东莞虎门大桥等来说,可就逊色得多了。作者却说他“雄伟”,有失准确,太夸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要联系建筑物外观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对赵州桥的“雄伟”就不难理解了。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知道对比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这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准确性,理解这些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果长期坚持训练,必能培养学生体味和推敲词句的能力,使语言课收到更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用词体味造句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造句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体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