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04-07 16:47赵夏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 赵夏林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内容往往抽象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把数学中抽象复杂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多种形式(多媒体、实验、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象化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融数于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小学生来说,学数学的困难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角的大小”一节中,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由于数学课本中的语言叙述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知识,那么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会无从下手,更不要说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创新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融数于形”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准备好有关教学视频,利用动图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或者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动手实验加深对三个基本角的理解。比如,在进行这一章下一个知识点“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每位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好三个角度、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和探究是否边长越长的角角度越大,如果不是,那么请找出角度大小与什么有关?在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台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展示,教师在学生展示之后进行总结点评。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以减少优胜小组的书面作业为奖励。通过小组的学习讨论,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长度无关,而是与角两边的射线的张开程度有关。通过对“融数于形”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够拘泥于课本内容,要善于借助其他资源和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让信息科技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动力。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便会将注意力极大地放在课堂上,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的方式让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探索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1.设计数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数学原理

在“认识体积”一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个“乌鸦喝水”的小实验,给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不一、瓶口较窄并装有一半水的玻璃瓶以及足够的棋子,让学生尝试是否能在不使用暴力和瓶子里的水不能洒出来的前提下,将玻璃瓶中的塑料泡沫取出来。笔者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小部分学生做到了。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对什么是体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结合实践的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是理论与实践地结合,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设置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课堂上容易被教师讲课内容吸引,同时也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走神,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结合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游戏,为学习数学创设一个有趣的氛围,减少学生课堂学习压力,让学生处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知识。例如,在“元角分的转化”一节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自己对物品定价,经营自己的“小商店”,为到店来的“顾客”进行收钱、找钱行为,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加锻炼和巩固了学生对于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与运用。

三、总结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好奇心强,但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专一度较低,持续性短。根据这一特点,要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有利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课堂不断创新,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小学数学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