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引言:物理的学科可以说是一个理性很强的学科,是一个动脑子的科目。在改物理卷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题目的答案是有解题套路的。只要思维方式是对的,也就是这一道题的整体思考方式是对的,类似这道题的题目都会变得迎刃而解。并且物理学科的学习跟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现象都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说物理学科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本文就是针对学习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的探索和应用进行阐述,看看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将大家都害怕的物理学科变成让人喜爱的学科。
物理题目都是多变的,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很多物理原理都有一个模型,只要掌握了最原始的一个模型就会对题目茅塞顿开。首先,针对每个原理先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模板,制造画面感,这样在脑海里才能深深的留下足迹。物理可以说是一个灵活的学科,不能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
并且物理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模板,进行一定的分类。比如,力学方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有小船过河的模型。再比如,磁与电部分的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的问题,最初解题的时候都要建立模型,将最原始的模型运动原理进行分析。题目就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比如把磁场换成复合场,但是只要掌握了原理或者口诀和需要计算的公式,哪怕是一个没有见过的题目,也不会觉得一片茫然无从下手。最后,很多学生都会自己总结建立模型,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属于自己的知识,比较详细。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题目时,也会在题目中发现蛛丝马迹,选择模板进行解答。模板是一个最形象的思维方式,不需要太多灌入,更多的还是理解和自我分析,是思维方式另一种成功形式[1]。
很多会解物理题目的人不是那些天天做笔记和死记硬背的学生,更多的是“开窍”的学生。为什么说的是“开窍”呢?“开窍”的学生通常是积极思考的,通常这样的学生更多的是在思考,想原理是怎么样推出来的?只有真正明白原理的人才是最终的王者。
并且物理题目通常都比较灵活,不会只是靠最原始的原理和计算,会将题目进行改变,目的都是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十分的扎实。比如,在处理电路故障问题的时候,通常的情况可能是解决短路问题,但是出题的人会选择断路问题,或者会将短路和断路问题放在一起。学生第一时间的反应肯定是这个问题没有见过,但是有的学生就会思考短路和断路的原理。短路的原理是电压为零,断路的情况是电流为零。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接受这一类题目知识的时候就会思考类似的问题,所以说在接受一定物理知识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增加难度,将问题在自己的能力下进行扩展,不能将接受的物理知识只是局限在书面上,原理才会属于学生自己。举一反三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扩展学生思维方式的好方法[2]。
物理不仅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科目,更多还是一个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权威,如果有一个领域进行了断层,就需要弥补自己的短板,所以说每个领域的知识都需要学习的很扎实。同时还要进行融会贯通,比如力学有很多部分,像力学和电学还有磁这三个领域单一看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但是却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电学中粒子的运动就和力的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电与磁的关系也显而易见。三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可以看出每个领域的知识都需要扎实学习并且运用起来。
物理的知识也十分广泛,但是很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很多需要用物理知识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问题,如鸡蛋放进盐水里为什么会浮起来?诸如此类问题。所以说生活经验也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思维利器,在生活中就会对物理充满兴趣,不管是产生疑问还是解决问题都会成为学生的一大骄傲事件,增加学习的兴趣,多思考生活的问题也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的物理学习不能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背诵和抄写,更多的是思维,那么有着好的思维方法就是一大利器,效果立竿见影的同时时间也会减少很多。同时,物理很多原理都是通过实践验证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理论的计算,更多的还有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数据总结出来的原理。所以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更加充分的表明学习物理需要有探索的心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思维灵活。不然只会记住一些公式和原理,不仅学生不会有更深的理解,还会对物理丧失信心。学生更多会产生思维定式,将问题停留在课本上,是现代教育非常不赞成的方式。有好的思维方式,物理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说不定迸发出更多问题和想法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