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鼎元 高晖
摘要:网络工程这一专业的设立与社会市场的密切需求和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关联密切,更多的强调知识的工程、系统和实践性能,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四種类型,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其中通信课程是该专业的基础课,十分重要。文中对网络工程这一专业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概括叙述,并总结相关实践教学经验,对课程的更好开展和相关创新提出探讨分析。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类课程;教学实践
一、网络工程专业概述
高校专业网络工程的设置,是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等知识体系的融合而建立的,多个体系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而后彼此吸收进一步发展扩大,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优秀的专业。网络工程的发展与计算机专业相似,管理方式也多数与计算机专业统一。而这一专业的知识网络构建主要部分是计算机内容,加入通信网络知识构建而成,课程分类有4种,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IP协议和相关理论展开,注重IP网络、专有网络和企业网络等的建立开发以及维护运营和后续管理,与计算机内容共同承担起网络工程课程主干部分。通信课主要由通信专业的课程变化而来,知识内容更偏重于公用网络的信息系统和平台,研究其开发、运营和常用建设,电信与广电较为典型。所以通信课在网络工程整体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好得通信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网络学习,否则后期学习网络融合、全程全网的体系概念很难深入理解,加以应用。另外网络工程这一专业的设立,更多的依存与社会与市场需求,所以应用能力更为看重,课程的工程、系统实践性能都需要更多的调节重视。
当前关于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探讨论文文献十分丰富,但是对课程进行中实践环节的具体探究仍旧处于空白状态。有的论文会介绍某所高校开展了几种类型、几种层次的实验性教学,对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也给出依据和建议,或者有的文献会给出实践训练的基本方案,实践活动的基本走向和不足改正,但是其针对的对象仍然是计算机的网络课程。也有论文中记载了北邮电电信专业对构建实验室中全程全网方案提出设想,进行了实验与跟进,记录了实验情况的实时反馈和一些成果。网络实验平台体系的内容包含电话网路、智能网络、光纤网络、接入网络、移动网络等等,主要依据是通信学院的试验场所。所以试验所需设备的准备、实验内容的范围,以及实验所需时长预判对网络工程学员本身的试验场所都有不适宜条件。部分文献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中通信课程的开设和课程理论相关建议,但是对具体内容的设定并没有提及,由此笔者将在下文中稍作补充。
二、通信课程的内容设置
上述可以得出,网络课程与通信课程的侧重方面并不相同,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创设通信课程符合专业本身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课程需要也能够为后续网络知识体系的学习和网络开发维护提供知识基础,要把对通信内容中概念、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以及熟悉工作中常用网络技术为基本要求,以自身所学知识能否承担起网络课程的学习实践作为衡量标准,积极投入专业课程的理解学习当中。
1.基础课程
通信课程的基础知识设置,可以从信号的处理分析以及数据信息通信的基本原理两个方面开设。其中前者分担信号理论和系统知识的多数内容以及数字类型信号处理的少数内容。可以细分为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基本理论概念,不同种类信号的分析和基础处理,连续、离散信号等的频域、复频域以及时域等,模拟处理,数字型信号的滤波器,应用于分析信号和处理信号的MATLAB等知识内容。课程中的数据信息通信原理是从通信专业的原理内容演变而来,对原理通信的技术与概念进行了精简调整,内容更多关注于对信号、信道以及噪声和性能标准等基本概念的编码信源。另外在这两个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对随机类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也可以有所涉及。这一点可依据高校的教学目标由教师自行调整讲述。
2.专业课程
专业的通信课程,应当把重点放在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当前社会中常见的通信信息以及互联网络的基本特性,目前常见有光纤网络通信,数字远程交换控制网络,IP类宽带网络和卫星连接的通信网,以及多种类型的接入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协议内容,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开发的未来应用方向。要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在未来有多种从业可能,无论是网络设计、网络建设、网络运营还是幕后规划,软件开发都能发挥作用,这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背景了解提出挑战,学生能否适应熟悉工作环境理解岗位需求也是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对理论逻辑性强的内容,学生学习会感到枯燥和乏力,教师可以适当简化,选择其中侧重部分重点详解。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增加设备辅助,无线传感设备、物联网都是很好的设施,促进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网络工程跨越多个专业,涉及电子、网络、计算机多领域学科知识。虽然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但是仍在蓬勃生长。文中对通信课程的基础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怎样取舍课程内容以更好的适应教学目标是值得思考商榷的问题。文中对网络工程的专业设置进行了概述,并对相关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想法,希望教学实践活动中能更好的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毛羽刚,徐明.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2010(32)
[2]曹介南,徐明.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2010(3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陈鼎元,江苏省扬州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15级3班
第二作者:高晖,江苏省扬州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15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