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菊
《长物志》开篇曰“居山水间者为上。”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远离城市的地方,或到未开发的原生态山区听风弹松声脆,看日照树影乱,在风声日影中捕捉岁月美好;或漫步山间羊肠小道,观湛蓝天空云卷云舒,看漫山遍野鲜花怒放,于流云山谷中释放心灵的桎梏;或到一望无际茫茫沙漠体会苍凉,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感受信仰,到乡间古村落中追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怀着这种心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走进了重庆市武隆区东北角远近闻名的第一瓜乡——沧沟乡。说起沧沟乡的西瓜,就想起暑假在仙女镇见一位瓜农卖瓜,门庭若市的游客围在他的瓜摊前,不为别的,就为瓜摊旁一块高挂的广告牌,上书“武隆特产,沧沟西瓜,比老婆还熟,比情人还甜,比小三还有味,生了给我抱回来。”俚俗里透着自信,透着实在,可见该乡的西瓜确实不比一般。
走进沧沟乡,犹如走进自然人文合一的美丽乡村画卷。沧沟村“天心眼”溶洞、青杠村“三王洞”、大水村“千亩石林”“万亩红豆杉”等自然景观;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的“沧沟西瓜”“沧沟板角山羊”、大唐古驿道、红军渡口、古石棺、土制陶艺、土法造纸等人文景观,关于贺龙元帅带领大家在“一楼九铺”闹革命,关于姚财主“三山对三台,三台对八庙,银子出在烂石窖”的山俚俗语、关于席老爷“一百亩秧田千人站,浩浩荡荡齐栽秧”栽秧选婿等优美传说,都让人精神振奋,浮想联翩。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座落在山坳中依山傍水、绿荫遮掩、相映成趣、古韵悠然,散发出无限魅力的大田古村落。
有人曾赞美大田古村落:“大田地势生得好,田中有个小山堡,中央泊着一艘船,极像祖国海南岛。”郑立老师在《锦绣沧沟(组章)》里也写到:“前有土神台,后有铜鼓山。大田若梦。左有沿沧河,右有木棕河。大田似幻。”是的,大田古村落就是这么恣意任性,若梦似幻,可爱迷人。前有土神台,后有铜鼓山,神台大山包围着古老的村落。站在村口,朦朦胧胧的远山影影绰绰若即若离,缓缓流淌的河流波光粼粼斗折蛇行,青石板铺就的村道曲径幽深四通八达,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直耸云霄的参天古树苍翠挺拔葳蕤茂密。站在村外的梁子上,俯瞰村落,四周翠竹蓊郁,绿颜环绕,竹林里栖息的上百只白鹤,晨出暮归,生动的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颇具太平盛世的祥和之气。“古村落后翠竹绕,林中楼有吉祥鸟,晨飞白鹤呈祥瑞,薄暮归来满枝梢。”令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对大田村的厚爱。
左有沿沧河,右有木棕河。两条河流蜿蜒曲折穿过古村落,河水清澈碧透,裂腹鱼、土黄、大鲵等珍稀鱼类翱翔其间,自由自在。偶尔游走在岸边,心中泛起一种敬畏和莫名的心动,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条河就如同一个无欲无求、智慧勇敢的母亲,用宽广、温暖的胸怀孕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春暖花开去沿沧河,观犀牛瀑连天坠云的珠玉,赏犀牛潭入地通窍的翡翠;听青山绿涧流水心跳,感碧岩潜峡鸟鸣轻颤。盛夏时节到木棕河,在山迎水送中找回悬崖峭绝的关隘,在惊涛拍岸中享受浪遏飞舟的刺激,在潺潺溪流中体验摸鱼捉虾的乐趣,在竹树翠蔓间感受心弦弹拨的颤动。
大田村不大,住着二三十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大多以黄姓为主。无论是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还是村内的房屋建筑,甚至屋内的结构布局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走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参天古树、烂漫山花、残垣断壁、青砖碧瓦、古巷古屋、旧物古匾、书法太极,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文化与民俗散落于此。置身其中,讓我们仿佛穿越到古代,恍若古人。
翻修的土城楼宏伟壮观,苍古的板墙,斑驳的画梁,古朴的花窗,正厅里的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经过历史冲刷的痕迹层次均匀,清晰可见。随手推开一扇虚掩着的木门,走到一户人家的堂屋,堂中居然无人,古朴的民风,仿佛让人回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之治”时代。屋子里的木桌、木凳、黄桶、箩兜、筲箕、谷漏子、碓窝等古老的农用设备,静静的躺在墙角,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年轮。看到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乃至现在还保留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传统农耕文化。坐下来细细品味,这些农具也像它的过去一样,波澜起伏缠绵不断,我依稀看见几百年前,村落里的先民们在这里生活、劳作,构筑
和传承属于心中的那份不懈追求。
踏着青石板路,越过土城楼,走进黄家院子。这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百年老屋,古老的砖瓦楼阁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浸润的温暖与暗香;门楣上的红漆褪掉了颜色,破旧的窗棂和笔直的横梁依然坚强支撑着,向人们揭示着该院子及主人昔日的显赫。据说,在清道光年间,黄姓人家出了一位名为黄又陶的举人,他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文品清正,官至知县。至今,在黄家院子堂屋里还悬挂着一块匾,匾上的“景行仰止”四个遒劲大字,是上司对黄又陶为官清正、道德高尚的褒奖,既彰显黄又陶辉煌显赫的过去,也寂然无声醉倒来来往往的许多过客。
明月依稀在,断垣残阳里。岁月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但历史的沧桑却使人铭记。古屋古匾诉说着过往,今人今事演化着变迁。大田古村落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掠影,许多曾经辉煌的东西渐渐失落,而作为传统的华夏文明却延绵不断。令人欣慰的是,沧沟乡黄庆书记告诉我们:“历史不可复制,岁月不能复回。历史和传承相依,过去和未来共存。黄家院子虽然破旧,却无比珍贵。不管怎样,大田村人奋斗过,搏击过,它的厚重与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景行仰止和‘明经两块牌匾,是历史和岁月的见证,是镌刻在村民心中永远的骄傲,浓浓的乡愁和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而今,大田村人要把这份记忆,保存修复留给子孙后代。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民生、留住乡愁,让古村落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是大田村和我们面临的重要话题。”
山无水不灵,村无树不古。和黄家大院一起吸引我的,还有村中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树。每到一个地方,每见一棵古树,我都忍不住想多看一眼,从它们身上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在村里看见有家门柱上贴着“不求大富大贵光宗耀祖,只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对联,相对于深沉凝重的古屋古树,我更迷恋于大田村人这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悠闲自然生活方式。颇具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场景。
黄昏时分,夕阳浅浅地洒落在青石板上,散射出柔黄的光晕,少了几丝炫耀世间的酷热光芒,多了几分恬淡于心的悠远宁静。天真的孩童在古巷道里笑着,唱着,跳着,任由“小皮球,圆又圆,马兰开花二十一”的朗朗童声在古村落上空飘荡;一群漂亮的姑娘围在一起,指指点点、叽叽喳喳的评说谁纳的鞋垫最美最好看;留守的奶奶抱柴添水、烧火做饭,炊烟袅袅飘到空中,合着阵阵腊肉香、米饭甜和柴火味,撩起外婆家童年的回味;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包谷,邻家爷爷磕着烟杆倚坐古屋门口,沾满泥土的青布鞋,静静地感知地面的温度,满是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守望的真诚;风栖息在树梢上,不知疲倦的讲述那些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村民家喂养的黄狗,懒懒散散匍匐在主人脚边一动不动;篱笆墙围着的院子,成群的鸡鸭鹅自由地漫步和歌唱……
在时光的长河里,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故事辗转,太多的风雨经历,太多的情感蔓延,太多的灵魂珍藏……好向往这静谧的田园生活:春看花,夏听雨,秋赏月,冬寻梅,一日三餐四季牛羊出户鸡犬相闻门窗不锁。闲散的上午,种一院花卉从春到秋欣赏花开花谢,栽几亩良田水果蔬菜满足自产自销;慵懒的午后,搬一把藤椅捧一本闲书,坐观云起,静听风吟,在小鸟喳喳蝉声切切的伴奏里安然入睡;夜幕降临,一人一狗漫步乡间小道看星光点点,不追名逐利不荒废流年叹岁月温柔。无人际烦扰,没工作压力,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如同美好生活的模板;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如同返璞归真的桃源。
岁月流转,记忆不老。红尘深处,缱绻缠绵。当岁月倾泻在灯火阑珊的角落,那些散落满地的心事,便勾起存留的记忆。那颗深埋于心底的种子,掀开心底温情的柔软,退却浮华,荡涤内心,慢慢品出大千世界的另一番滋味。弱水三千,唯你是念,缓缓行走在大田古村落,留给我的不再是斑驳的回忆和一去不复返的叹息。捡着花瓣与岁月吟诗,拾着日子与生活倾诉,风起云涌不为所动,千帆过尽我自坦然。“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让平凡的生活宁静优雅,或许这就是大田村人给我的启迪。
我若如此,余生足矣。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