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对策

2019-04-04 01:06林芙蓉张学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制管理对策

林芙蓉 张学翎

摘要: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正转向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学分制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制度,健全第二课堂管理体系,锻炼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合理的学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厦门华厦学院为例,对学分制背景下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2-0016-03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意识到学分制改革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第二课堂则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水平,但仍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近年来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厦门华厦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质性研究法和文献法等四种方法点面结合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学分制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与管理现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学分制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现状

为了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各高校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纷纷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学分制、班建制与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它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以及自我学习管理的支配度,而第二课堂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自我学习支配权利的需求。

厦门华厦学院自2011年实行学分制后就把第二课堂纳入了学分制考核体系,建立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素质拓展(科技技能活动)、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学生申请学分替代管理办法,如按照学生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对外交流学习、资格及技能证书考试和各种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的成绩成果及其所体现的知识、技能水平,给予其申请免修课程、置换课程或学分折换等学分替代的政策倾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1.55%的学生表示学分制的第二课堂教学很有价值,既能满足需求,又能赚取学分,一举两得。但也有49.69%的学生认为,很多学生由于急于赚取学分,参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会有意识选择容易赚取学分的教学活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相关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另有38.55%的学生承认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自主意识并不强,容易出现迟到、早退乃至旷课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学校开通网络预报名,采用扫二维码签到的办法后得到改善。调查结果也显示98.7%的学生表示对这种大数据管理方式很满意,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反映这样的第二课堂管理方式虽能确保学生人到场了,但却不能保证学生心也在场。对于第二课堂的发展趋势,72.93%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应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专注发展几个特色的第二课堂,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此外,还有65.7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社团活动,而社团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己在低年级早已把学分修满,没有必要再参加第二课堂教学。殊不知,第二课堂教学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课堂教学应该贯穿于教学(一至四年级)的始终。由此可见,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导的重视不够,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对第二课堂教学的兴趣。

二、学分制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和质性分析结果来看,当前学分制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导对第二课堂教学认识不到位

健全的组织结构可有效指导和管理第二课堂,是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的前提,而校级领导的重视及统筹安排则是保障第二课堂教学最大限度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领导只是象征性地参加较大型的活动启动仪式或偶尔视察活动基地,其第二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依赖团委,团委因其人手不够,虽有心多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却无力更好地进行实时监控,因而导致活动开展时,专业指导不够强,宣传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二)基于学分制的第二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为了让学生具备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及团队协作精神,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出台了学分管理办法。然而,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应用型,尽管应用型本科教学评估中,要求把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但仍有些实行学分制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保证第一课堂的教学,只是象征性地要求学生修足几个学分,如果不能修满,学生面临毕业,也只能找些工作量,如志愿服务,让学生到系部帮忙做些事,给些自愿学分,帮助学生选修学分冲抵,或者象征性要求学生任意选修课来进行学分冲抵。另外,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指导也大多局限于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则对第二课堂教学指导缺乏积极性,认为第二课堂教学应该是辅导员、校团委教师的工作。这显然是因为大部分高校第二课堂的教学依然缺少统一规划,尚未健全管理体系。

(三)学生缺乏选课指导,选课时随意盲目

学分制教育模式最大的突破和超越是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而学分制教育模式的第二课堂教学则最大化地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但当前第二课堂选课学生經常只考虑眼前兴趣,缺乏职业生涯长远规划,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特点和基础,有的甚至与自己的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别,虽有63.86%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能用更丰富的方式阐述知识,且能对第一课堂的知识加以深化和补充,但也有28.88%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教授了许多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提到的内容,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学生选课出现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包办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平时较少有机会对自己的大事进行抉择,导致其选择能力不强,认为选课就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孰不知,完全不考虑专业需求及社会实际需要,不但不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而且会影响自身专业方面的提升,甚至下降,这与第二课堂教学初衷是相背离的。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对选课的全面指导,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没有选课指导制度建设,也没有明确辅导选课教师的职责。

(四)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参与度低

调查调研结果顯示,当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数量虽可观,但事实上很多活动只有23%左右的专业学生在反复参加,有些学生虽然有意愿参加,但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33.7%的学生表示,有些活动自己没有意愿参加,因为主办方为了制造活动现场氛围,强迫自己参与。21%的学生认为有些活动办得很没意义,自己干脆不参与。在课题组成员走访过程中,29%的被访者表示第二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48.31%的被访者表示第二课堂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其社团成员流动性过大,活动要么太频繁,要么太少。22.63%的被访者表示日常管理薄弱,如在人文讲座或绿色讲座方面,虽然每期都满座,但大部分学生是为学分而参加,成为“低头一族”,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由此可见,重视设计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才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学分制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的认识

1.引导和发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领导应身体力行贯彻课堂教学工作“一把手工程”,特别是第二课堂教学,建立完善校领导下的第二课堂教学全员化机制,做到上级领导“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条件上保障”。

2.强化管理第二课堂教学“服从于”和“服务于”管理目标。管理第二课堂教学应服从于、服务于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目的,就应当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去实现这个目标;开展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的管理活动,就应当是“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

(二)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管理机制

为了尽量避免学生第二课堂选课的盲目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编制相应的选课指导手册,明确辅导选课教师的职责,坚持选课的指导原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选择课程,顺利地完成学习并有益于自身的发展。以厦门华厦学院为例,该校自2011年执行学分制以来,各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吸取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经验,结合学校和学院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分制文件手册、学分管理办法以及学分置换方式,设立了专业指导教师并核定其工作量。专业指导教师在做好引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达到系统锻炼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让专业指导教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光荣使命。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该校还修订了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取得的科研、竞赛成果均可获得相应学分的奖励办法。

(三)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较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显然是不谋而合的,因此,第二课堂教学的设计、开展、管理及考核都应该最大限度地站在学生角度,满足学生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可考虑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条例。如制定考勤制度、例会监督制度、导师选拔制度、考核制度、活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第二课堂教学各岗位工作职责。同时,可考虑多选拔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并加大培训力度,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激励机制

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教学工作运行和评价机制,可与评奖评优、入党、资助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建立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考评的有效评价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四位一体”,即加强思政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强化全面素质、注重社会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2.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根据教学要求配套相应的指导教师,职能部门应该在教师队伍中遴选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经向学校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学校计算其相应的工作量,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监督学生的作用,真正定位在“服从于”和“服务于”实现这个目标上。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制管理对策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