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军 李 烜
临床资料患者,女, 61岁。因下唇红色斑块、糜烂、结痂伴痒痛3个月来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唇出现红色斑块,其上逐渐形成糜烂面、渗液、结蜜黄色痂皮,伴痒痛,以痛为著,张口、进食受限,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等治疗,效果欠佳,上述皮疹逐渐扩大,疼痛明显。自患病以来精神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内科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下唇可见约分币大糜烂面,其上覆盖蜜黄色厚痂及少许血痂,周围黏膜见水肿红斑(图1)。口腔、外阴、肛周未见类似皮疹。辅助检查:血、大小便常规,血生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确证试验无异常。组织病理示: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真皮浅层水肿,真皮层血管扩张,真皮全层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浸润(图2)。诊断:浆细胞性唇炎。
图1 下唇见约分币大糜烂面,其上覆盖蜜黄色厚痂及少许血痂,周围黏膜见水肿红斑图2 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真皮浅层水肿,真皮层血管扩张,真皮全层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弥漫浸润(HE,×200)图3 治疗3周后皮疹消退
治疗: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每天2次,连续3周,皮疹完全消退(图3)。停药后随访1年,皮疹无复发。
讨论浆细胞性唇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病因不明,可为某些病理性刺激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局部的机械性刺激或长期光线作用也可引起同样结果,临床表现主要在口唇,以下唇为主,除唇炎外口腔其他黏膜也同时受累者,称为浆细胞性口炎,病变也可发生于眼、外阴、肛门等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开始在唇黏膜出现疼痛性或无痛性的糜烂面或水肿性斑块,黏膜肥厚浸润,表面结痂脱屑,后期可能有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病程缓慢,但易反复发作。组织病理示:黏膜上皮轻度增生,可有不同程度的海绵形成,真皮内水肿,可见弥漫分布浆细胞,真皮血管周围也有较多浆细胞浸润。临床上需与过敏性接触性唇炎、念珠菌病、梅毒、增殖性红斑、肉芽肿性唇炎、鳞癌、扁平苔藓、唇部盘状红斑狼疮等相鉴别。特别是唇部盘状红斑狼疮,根据Schiodt[2]提出的口腔DLE诊断标准:1.上皮过度角化合并角质栓;2.棘层萎缩;3.固有层水肿;4.深层炎症细胞浸润;5.密集的连续或块状PAS阳性沉积物;符合以上三条标准可诊断;根据该诊断标准可与本例鉴别;治疗上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口服环孢素或灰黄霉素也有一定效果[1]。最近报道局部使用钙调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对浆细胞性唇炎有效[3,4],本例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取得很好治疗效果,且随访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