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9-04-03 05:40陈泰云
读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鼓励探究性学习探究性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积极地探索,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其表现形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现代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新知,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并不能由教师“输送”,而应由学生主体去探知以达到主动“建构”。所以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注意学生的探索能力、合作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性;数学;鼓励

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要重视学生对学法的获得与掌握,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结合案例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的收获与思考同大家分享。

一、 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

探究性学习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题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

案例1: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分给学生,每个学习组三捆小棒,(一捆两条短棒之和大于长棒,一捆两条短棒之和等于长棒,一捆两条短棒之和小于长棒。)要求学生用橡皮泥将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经过一番实践,学生们很快发现:只有一捆可以围成三角形,其他两组任凭使出浑身解数怎么也围不出三角形。究竟怎么回事呢?学生感到困惑,此时他们虽然并不能马上明白其中的奥妙,但已经意识到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而是有所要求的。那么,“究竟要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问题油然而生,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探究未和的心理倾向。那么接下来学生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 指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传递。”动手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操作过程中不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动手操作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

案例2: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可以先由复习“商不变性质”导入,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测出“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有了猜测,便要验证。以12为例,分子分母同时乘上2得到24,同时乘上3得到36,然后通过操作学具来验证12是否等于24,是否等于36,根据学生的程度可让学生自己选取学具来证明,或使用教师准备的学具。当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其效果不言而喻。而且操作验证的过程也是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 搭建合作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发展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不能有效完成任务。②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③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于与他人讨论,分享。此时,教师应努力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思想必将拥有多种思想,智慧火种一旦被点燃,必会光芒四射。

案例3:复习“求平均数”

不要轻易把复习课搞成题海战术,机械地重复会消耗学生的兴趣和灵性。可以现场举行一次小组拍球比赛,要决出高低便要先解决组别与人数,拍的次数,统计个数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分工合作就成为学生的需要。大家主动分工,承担任务,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活动中既达到复习“求平均数的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四、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因为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往往最后還是得由老师自己提出预设的问题。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窘境,如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规律后,我发问“你们认识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就是提不出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问题。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是我今后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点。

五、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孩子们会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猜想的结果正确与否,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课打盹睡觉和搞小动作。即使有的同学提出的猜想简单片面,但他们会在相互的交流和辩论中逐渐地向所探索的目标靠拢,以至于到了最后有一个朦胧的共识。是否猜想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

我想,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张扬个性,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必将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周吉洋.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OL].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

陈泰云,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梧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鼓励探究性学习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