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买金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教师存在的适应不良型、强迫型、抑郁型、焦虑型、恐惧型五种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知,接纳自己;适应环境,努力工作;缓解压力,快乐生活;调控情绪,寻找解脱;学习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六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解决策略;缓压;悦纳自我;适应环境;调控情绪
一、 当前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五种:
(一) 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
适应性障碍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恶劣,情绪方面表现为心理失衡,情绪不稳;行为方面表现为能力抑制、行动退缩;生理机能方面表现为头昏、脑涨,心悸、乏力、疼痛、失眠等。
(二) 强迫型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比如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总疑惑忘带钥匙或忘关窗户等。
(三) 抑郁型心理问题
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焦虑、沮丧、压抑、苦闷、精力衰退、丧失兴趣、缺乏自信、悲观失望等状况。教师容易妄自菲薄,内疚自责;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 焦虑型心理问题
这是一种无明确对象又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生活、工作时心烦意乱,记忆衰退,思维迟钝;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容易往坏处想等。
(五) 恐惧型心理问题
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情境,或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心理并逃避面对,害羞、尴尬、笨拙、迟钝、局促不安、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纷争冲突不断,容易形成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态。
二、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 工作的压力
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备课、上课、批阅各类作业,辅导学困生,每天忙得团团转,长年满负荷运行;繁多琐碎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知识的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职称评聘分开、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教育制度的施行让每位教师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日益增高,一味强调奉献、付出、为人师表,而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需求,使教师心理不堪重负。
(二) 生活的压力
繁重的工作使教师身体疲惫不堪,回到家里再没有更多精力很好地辅导自己的孩子,早出晚归的作息时间又导致教师缺少与家人沟通的时间和耐心,家庭矛盾时有发生;社会各行业收入差距加大,使相当数量的教师心理不平衡,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影响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三) 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不足
部分教师认识片面、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怯懦、虚荣、冷漠、固执、耐挫力差,缺乏心理调节的技巧;个别教师三观不正,对世界对生活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遇到困难挫折悲观消极,怨气重重;常常感觉生活无趣,愁眉紧锁,唉声叹气;无节制追求完美,苛责自己。
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应在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平衡,不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责任;同时,要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以及不良行为。
(二) 正确认知,接纳自己
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发现自己的精彩之处,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态度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坦然接纳自己的缺陷、不完美与“有限制”,学会悦纳独一无二的自己,努力改正缺点,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增进心理健康。
(三) 适应环境,努力工作
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适应环境,努力工作。面对风云多变的现实世界,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实,凡事泰然处之,努力适应环境;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转变理念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克服职业倦怠,摒弃失职行为,马上行动起来,做个有效的课堂管理者,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四) 缓解压力,快乐生活
教师要学会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学会娱乐休闲调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比如读读书学学电脑;喝喝茶听听音乐;种种花养养宠物;KK歌做做瑜伽;看看笑话、喜剧电影;去爬山逛街;找朋友聊天;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睡觉,什么都不想,睡到天亮……总之,教师要学会放慢节奏,快乐生活。
(五) 调控情绪,寻找解脱
冲动是魔鬼,焦虑真的很可怕,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教师要善于调控情绪。被人误解时应该力争澄清事实,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不是生闷气,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遇到挫折困难时不要悲伤沮丧,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并总结教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进行正确的自我安慰。
(六) 学习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功源于合作,教师要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多包容不苛求,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关心帮助别人;平日多陪陪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和亲友多联系,一起聚聚餐,一起健健身;和同事多交往,聊聊家常串串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参考文献:
[1]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19).
[2]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作者简介:
王玉梅,买金菊,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