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04-03 05:38秦桂花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品味人文素养体验

摘要:新课标指出,历史要明确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传统美德。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明确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人文素养;资源;品味;体验

人文素养就是对人的一种深层次的研究与认识,进而产生乐观积极向上、尊重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它更倾向于指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能力。总的来说这种素养能够让学生敏锐的感知历史中潜藏的意义以及与其前后事物的联系,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优秀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三观与为人处世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情怀与意义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出一份力。

一、 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然而,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学生注重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学习,经常忽略历史和政治等科目,甚至把它们当作“辅修科目”。因此,人文素养的培养很难达到目标,学生也无法意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不乐观的情况。如今,大多数高中生不太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味追求成绩。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缺乏人文素养意识。不仅如此,学生也缺乏学习的信心,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高中的学习比较复杂和多样化。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他们很可能会出现失误,学习起来事倍功半,在学习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时,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

在物质世界的今天,人们逐渐忘记了道德意识的提高,过分追求名利,缺乏“人之初,本善”的道德情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 挖掘课程资源,提炼人文教育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深挖课程资源,提炼其中的人文教育內容。在现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虽然很多部分都体现了人文教育,记录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和重大事件,但很少进行深入分析,从历史角度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其中的人文教育素材整理出来,并进行深挖,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来提升个人人文素养。教师可以针对没有人文素养建立专题,并将历史教材中相应的教学内容收集起来,以史为鉴,通过历史来总结出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培养人文情怀。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公民意识”的人文专题,并通过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建设这一人文专题。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公民意识的内容分为国内和国际历史两个部分,教师可以分别阐述。比如在国际历史中,国民意识是在17~18世纪出现的,以平等与自由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为代表,强调主权在民,是公民意识的萌芽阶段。之后的19世纪,英美等国家开始建立民主与法制政体,将公民意识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而国内的公民意识形成则相对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都没有良好发展,指导新中国成立,才开始形成公民意识。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了公民意识的历史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分析当代的公民意识还有哪些欠缺,应如何继续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 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人文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关注高考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把人文教育目标和应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一个人文历史课堂。在打造人文历史课堂时,教师应以知识教学为基本目标,以人文教育为课堂之魂,注重课堂的文化氛围。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的教材考试知识,也要注重考纲之外知识的讲解,而且要注重讲解一些具有人文特色的知识。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还可以针对其中关键人物进行深挖,给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教材之外的事迹,并通过这些野史来渲染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传导给学生一种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学素养。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学思想的形成》时,除了给学生介绍历史中的儒家思想和入学创立人孔子之外,还可以针对孔子进行深挖,给学生讲解孔子的求学史、分析孔子求学的目的,给学生讲孔子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也要通过一些历史事件来系统的刻画孔子这一人物,从而给学生呈现一个立体的、鲜活的孔子。这种历史课堂更具文化氛围、也更有趣,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也能从教师的历史文学课堂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人文精神,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文世界观,在历史人文大课堂中不断提升个人人文素养。

(三) 加强人文体验,促进对人文思想的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人文体验,促进学生对人文思想的理解。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仍旧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讲解是课堂主要内容,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在给学生传递人文精神时,学生会抵触这种被动接受,所以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难提高。为此,教师应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导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提升个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分析其中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而且学生对自己发现的人文精神更加信任,也更容易通过学习历史来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比如教师在讲解《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知识点,并分享学习过程中观察到的人文精神,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小组讨论式的活跃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认真的完成教材自学,并主动参与讨论,学生也会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有学生对本课中的“师夷长技”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鸿章本质上还是爱国的,但其个人能力有限,在重大事件上做出了一些错误决定,但爱国精神不分胜负,不应因为李鸿章的错误判断给中国带来损害而判定他为卖国贼。可见学生具备自己的人文世界观,懂得客观的去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1]廖林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

[2]李大鹏.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人文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2):78.

作者简介:

秦桂花,重庆市,重庆市石柱中学校。

猜你喜欢
品味人文素养体验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