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滢
[摘 要]“真情境”来源于生活,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创设“真情境”需要遵循生活性、问题性、开放性等原则。
[关键词]情境;初中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4-0093-02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再加上地理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成为许多地理教师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中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哗众取宠,情境是情境、知识是知识,生搬硬套等不和谐的情况。这些低效的情境易使学生思维呆板,课堂效率低下,和情境教学的目的南辕北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要关注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接近于现实生活的情境。笔者认为,所谓真情境,是指教师创设的情境尽可能地接近和吻合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它来自“原汁原味”的生活或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简化”。在“真情境”中,学生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学生将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机会更大。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堂实例剖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情境”。
一、创设真情境的基本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就是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接触的生活圈子,在现实生活中选取新鲜生动的情境材料,给学生创造一个没有认知障碍或认知盲区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和主动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活性,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将教学情境尽可能地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应用生活性原则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情境的简洁性,不啰唆,以防情境创设浪费过多时间,导致教学内容“喧宾夺主”。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是指情境中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应用问题性原则创设情境时,一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目的性和适用性,切勿游离教学目标、忽视学情;二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和表述不死板,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这样“有的放矢”的情境设计就使得整个情境围绕着教学重点,为重点服务,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深化对重点知识的印象,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的根本目的。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的情境能够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尝试、分析、评论。在应用开放性原则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情境的多面性、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真情境”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的内容为例,探讨“真情境”的创设。
目標 1.利用中国500强企业分布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2.通过对比分析四大基地的500强企业类型,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3.通过华为研究所分布及全国城市高校分布图,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4.通过游览苏州独墅湖创意产业园以及对话微软IT工程师,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
情境1:
三步走,
知分布
第一步:每个小组分别选取代表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国品牌,并且利用iPad搜索其总部地址,完成后上黑板粘贴,初步感知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区分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下面学习四大工业基地特点作铺垫。学生自己动手贴商标,发现工业分布的特点。 第二步:展示“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分布图”,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设计意图:由500强企业分布直观说明中国工业分布特点。 第三步:展示P103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我国工业分布最终认识。 展示:资料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资料二“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资料三“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问题链:①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②人口多给工业带来哪些影响?③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特点是什么?④交通线路多给工业带来哪些影响?⑤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⑥矿产资源多易发展什么类型的工业? 情境2:从500强看四大工业基地特点 展示:“500强企业中辽宁省的部分企业及类型”“500强企业中广东省的部分企业及类型”“500强企业中京津唐的部分企业及类型”“500强企业中长江三角洲的部分企业及类型”。 设计意图:提供具体企业名单和类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工业基地特点。 情境3:中国500
强VS世界500强 展示:“2016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以及“外国VS中国汽车标志图片”。 设计意图:以数据和图片突出中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 情境4:20家最赚钱的500强企业 展示:“中国500强企业最赚钱的前20家企业资料”。 设计意图:由最赚钱的企业,引出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的特点。 情境5:华为研究所分布
展示:“华为中国研究所分布图”“全国城市本科高校数量排名表”。 设计意图:百度地图搜索华为研究所,直观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依附于大中城市。展示高校数量排名数据,引导学生得出高新技术的发展依附于人才和科技。 情境6:对话微软IT工程师 利用百度地图街景模式游览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并现场连线苏州微软IT工程师,学生提问有关高新技术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览高教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于人才和科技。现场连线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积极提问。 情境7:中美贸易大家说 推荐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并且提供目前中美贸易战背景,让学生谈谈对中国工业发展的看法。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三、在课堂实践中创设“真情境”的反思
1.注意情境连贯性
大多数教师在创设“真情境”时不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多在导入新课或者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片段中使用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刺激如果不能持续,在继续学习新知识时, 这种先前刺激所带来的作用会逐渐消退以至最终消失。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情境持续贯穿,逐步地分析、概括、引导,才能不断地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活动。
2.利用辅助手段对情境适当加工
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大都非常复杂和琐碎,几乎无法直接应用于地理课堂。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借助声音、图片、微课等进行加工和处理,但前提是必须符合情境的真实性,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得这些素材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如果破坏了素材的真实性,不但有违加工的初衷,更是背离了情境教学的根本目的。
3.情境的针对性要强
教师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去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境。选取的情境材料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情境的表达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能只浮于表面。
综上,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不妨多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真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的魅力和有趣。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5.
[2] 徐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