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苏美娟
在音乐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前瞻性地欣赏、讨论和期待未来的音乐将怎样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时,同样需要以客观的眼光对音乐历史追根溯源。以20世纪上半叶为例,在这段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虽然社会动荡,矛盾加剧,但却进一步加强了世界间更为紧密的交流和联系。正是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流派、思潮应运而生,如表现主义、民族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它们共同影响着音乐形式的变迁。钢琴奏鸣曲作为极具典型性的钢琴曲体裁,在这个时代也迎来发展的新纪元。
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征对美国起到了重要影响,自19世纪以来,美国就在以欧洲为音乐蓝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关于美国钢琴奏鸣曲文献中,国内对于具体的某位作曲家的奏鸣曲有少部分文献,如麦克道威尔、巴伯、格里弗斯和科普兰等,他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美国作曲家,他们既远离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又没有像勋伯格一样进行颠覆性的创新,而是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继承了19世纪德国器乐音乐的浪漫主义传统,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同时他们接受音乐艺术作品的古典美学原则,保留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程式,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和声语言并增加了新的音色,这在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作曲家巴伯,他不仅继承了欧洲浪漫派的技法,同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他的奏鸣曲一级结构均按传统奏鸣曲式规模安排,而次级结构灵活变化,同时其主题材料和调性安排等都突破了传统的布局。关于作曲家塞缪尔·巴伯的研究,有2003年徐璐的硕士学位论文《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2013年王明敏的硕士学位论文《塞缪尔·巴伯〈钢琴奏鸣曲〉Op.26音乐分析及演奏探究》、2014年白金的硕士学位论文《塞缪尔·巴伯的“新”浪漫主义和声技法—巴伯室内乐作品和声研究》、2015年王楠的硕士学位论文《塞缪尔·巴伯新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特征与演奏诠释》等。
科普兰也是20世纪美国音乐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作曲家,他的奏鸣曲创作,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对传统继承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寻找美国的民族风格,这种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使得作品有充分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关于作曲家科普兰的奏鸣曲研究,具体文章有何平的《科普兰“法国—爵士音乐”时期的经历与创作》和《科普兰作品的节奏表现特点》、2016年姜可的硕士学位论文《科普兰〈钢琴奏鸣曲〉音乐技法研究》、2015年张静的硕士学位论文《艾伦·科普兰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研究》等,还有关于作曲家艾夫斯、塞欣斯的文献,这些文献都是对某首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本体分析,但对于这一时期更大范围的钢琴奏鸣曲体裁特征并没有深入分析,同时也较少系统、深入思考这些奏鸣曲是在什么样的推动力下变革和发展的,如社会思潮和多种流派对于音乐发展的影响。
1. 关于美国钢琴奏鸣曲技法研究
美国钢琴奏鸣曲崛起于20世纪上半叶,经过了19世纪以欧洲为蓝本的阶段,20世纪的美国钢琴奏鸣曲表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内容和创作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特征。如点调性、泛调性、三全音确立调性、序列音乐等都在美国钢琴奏鸣曲中广泛应用,具有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现代性特征。在外文文献中,有很多以奏鸣曲为例对新音乐技法进行分析的文章,其中包括南希(Nancy Alton Keith B.M.)《20世纪美国钢琴奏鸣曲对赋格的比较分析》(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ugue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PianoSonata) ,迈克尔(Michael A.Kane)《20世纪音乐不和谐音调分析》(A Consideration Of Modes of Dissonance In 20th Century Music),迪恩(Dean Luther Arlton)《20世纪美国钢琴奏鸣曲分析》(American Piano Sonata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elective Analyses And Annotated Index),本杰明·伍兹(Benjamin Woods)《北美钢琴奏鸣曲从有调性到无调性风格的转变》(The North American Piano Sonata In Transition From Tonal to Atonal Styles),迈克尔(Michael Haberkorn)《关于巴伯、卡特、科普兰的钢琴奏鸣曲研究》(A Stud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iano Sonatas of Samuel Barber, Elliott Carter, And Aaron Copland) ,布伦丹(Brendan Jacklin)《定义美国主义音乐:以塞缪尔·巴伯、艾略特·卡特、艾伦·科普兰和查尔斯·艾夫斯钢琴奏鸣曲为例》和欧文(Irvin Jean King)《七首美国钢琴奏鸣曲的新古典主义倾向(1925—1945)》[Neoclassical Tendencies In Seven American Piano Sonatas (1925-1945)] 等。这些文章对不同作曲家的奏鸣曲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对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进行分析,研究作品中主题和动机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可以看出20世纪美国钢琴奏鸣曲的新技法具有新古典主义流派的趋向,不仅如此,奏鸣曲还表现出更多民族性内容。如《定义美国主义音乐:以塞缪尔·巴伯、艾略特·卡特、艾伦·科普兰和查尔斯·艾夫斯钢琴奏鸣曲为例》 ,这篇文章通过主题和动机的发展、赋格、十二音等作曲技巧分析,不仅对美国主义风格的奏鸣曲进行研究,还涉及爵士乐的影响。在美国钢琴奏鸣曲曲中,爵士乐作为黑人音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性表达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2. 关于美国钢琴奏鸣曲民族化研究
关于钢琴奏鸣曲的民族化,美国经历了从抵制到接受,再到主动汲取民族元素的漫长过程。作为以欧洲引入的外来乐器,美国的钢琴音乐在早期都是以欧洲音乐为蓝本,通过欧洲殖民的影响和美国作曲家去欧洲的学习,在19世纪,美国的作曲家已表现出成熟的音乐技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路易斯·莫劳·戈特沙尔克(Louis Moreau Gottschalk)、麦克道威尔、查德威克、潘恩、帕克等。在早期,民族主义音乐在美国刚刚盛行,并没有完全获得认可,在当时,民族主义音乐在美国刚刚盛行,并没有完全被众多作曲家认可,他们认为具有国际化和普遍性的音乐才是值得推崇的好音乐,这与美国的音乐背景有关,美国音乐自起源就受到欧洲的影响,因此美国的音乐始终在向欧洲靠拢,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在音乐中真正具有核心力量的是自身不同于欧洲的民族元素。直到1892年,得益于民族音乐家德沃夏克的推动,美国人逐步意识到美洲原住民作为美国原始的、独有的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很多文章从社会学、民族学、音乐学等角度都提出了这一时期钢琴音乐民族性的意义和价值,如克里斯蒂娜·李(Christina Lee Kopp B.A.)《“新人类的学校”:构成20世纪初美国人的身份认同》(‘School of New Men’: Composing An American Ident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朱莉娅(Julia J. Chybowski)《发展美国的味道:20世纪早期音乐欣赏的文化历史运动》(Developing American Tast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Music Appreciation Movement),理查德(Richard Daniel Fountain)《爱德华·麦克道维尔和美国音乐文化的形成》(Edward Macdowell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American Musical Culture),迪亚洛(Diallo Mamadou D.)《黑人音乐,种族认同,黑人意识在灵歌和蓝调中的表现》(Black Music, Racial Identity, And Black Consciousness In The Spirituals And The Blues),弗兰克(Frank Joseph Kofsky)《黑人民族主义与音乐革命:约翰·柯川等人艺术中的社会机会与风格发展》[Black Nationalism And The Revolution In Music:Social Chance And Stylistic Development In The Art of John Coltrane And Others 1954—1967)] ,麦隆尼(Mellonee V.Burnim)《黑人福音音乐传统民族象征》(The Black Gospel Music Tradition Symbol of Ethnicity)。这些文章以现代性的视角,分析了美国音乐欣赏的历史,讲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音乐教育的变化,以及民族主义在美国的发展。这些文章对具体的美国钢琴奏鸣曲进行分析,总结出作曲家民族主义的音乐哲学观,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民族身份,所承载的美国历史文化,提出了美国音乐中表现的自我意识及其民族精神。
3. 关于美国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理念研究
随着爵士乐的兴起,美国开始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多的自信。在爵士乐与专业音乐结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美国音乐作品开始积极运用本土音乐元素,在此基础上,融合更多的元素和内容,这使得美国音乐作品在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丰富性的同时,收获了美国所独有的民族特色,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大胆的创新理念与美国实用主义原则密不可分。正是实用主义所提到的多元、求实、理性、实验精神对奏鸣曲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指导意义,而实用主义也正是在欧洲传统哲学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国哲学理论。它是强调行动的实践哲学,是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哲学的彻底独立,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本土化精神,常被人称为美国的“国家哲学”。实用主义间接引导着美国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道路,如艾夫斯等作曲家出现了直接以哲学家命名的奏鸣曲创作,可见实用主义对于美国的音乐创作有着深刻影响。相关文献涉及了美学、音乐哲学、史学等各个角度,如克雷(Clay E. Baulch, B.A.)《实用主义道路、美学与标准化的影响:批判实用主义的后现代实践》(Pragmatic Path, Aesthe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ization:A Post-Modern Exercise In Critical Pragmatism),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Edwin Bruhn)《艾夫斯的多元宇宙:康科德奏鸣曲》(Ives’s Multiverse:The Concord Sonata As American Cosmology) 。后一篇文章分析了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宇宙观,并对艾夫斯的《康科德奏鸣曲》进行分析,观察到奏鸣曲的多元性表达与实用主义哲学观的紧密联系。还有安德鲁·霍华德(Andrew Howard Stout)《影响力、创新和结构:现代主义评价标准以查尔斯·艾夫斯和西贝柳斯的历史为例》(Influence, Innovation, And Structure: Modernist Evaluative Criteria In The Reception Histories of Charles Ives And Jean Sibelius) ,克里斯托弗·李·摩尔(Christopher Lee Moore)《音乐在法国(1934—1938):政治、美学和接受》[Music In France And The Popular Front (1934—1938): Politics,Aesthetics And Reception],诺埃尔(Noel Orillo Verzosa, Jr.)《德彪西、萨蒂和法国现代主义文化中的绝对自律》(Absolute Limits: Debussy, Satie, And The Culture of French Modernism, Ca. 1860-1920)等。这些文章分析了现代主义的发展,从法国的人文主义到政治歌曲,再到高雅艺术的延伸,进行了分析,为艾夫斯等美国作曲家的音乐创新的思潮背景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1. 研究成果丰硕,但研究深度不够
就我国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创作美国钢琴奏鸣曲的著名作曲家如塞欣斯、巴伯、科普兰等已有大量研究分析,但对于个别作曲家的作品研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同时还存在忽略美国其他作曲家的问题。在现有的文献中,很多重要作曲家及作品还未有涉及,同时对于已有的研究分析,一些文章只停留在乐曲技法和风格等有限的方面研究,还缺乏深度。美国钢琴奏鸣曲相对于欧洲而言有着整体性的特征差异,但在我国文献中并未见到将美国钢琴奏鸣曲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文章,这是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加强的。
2. 忽略美国钢琴奏鸣曲与欧洲奏鸣曲的关联性
钢琴奏鸣曲作为欧洲引进的体裁,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经典性。在美国钢琴奏鸣曲发展初期也是以欧洲为蓝本逐步展开的,因此,将欧洲钢琴奏鸣曲和美国的历史文化结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现有的文献中,将二者进行联系分析的较少,如能对比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美国奏鸣曲是如何继承欧洲传统并如何创新的。
3.创作理念的思考有待加强
在美国钢琴奏鸣曲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到实用主义作为思想指导与美国钢琴奏鸣曲有着密切联系,美国钢琴奏鸣曲在冲破传统束缚后,更好地将音乐本体与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这更有利于听众的接受,也是杜威“艺术即经验”观点的具体表现。我国学界对这一内容的提及较少,对于作品只有较少篇幅的简介,而在美国本国的钢琴奏鸣曲研究中,关于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有专门的文章,如作曲家艾夫斯在奏鸣曲创作同时写作的文集《写在奏鸣曲之前的话》(Essays Before A Sonata)等。这类文章出自作曲家之手,目的在于使演奏者更全面的了解作曲家创作思路,而在我国关于音乐作品与哲学思考结合的文献还不是很多,相信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将对我国学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