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宝
摘要: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很多方面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重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养成教育
面对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现代人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注入不好的方面,作为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不能不受社会的影响。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综合素质人才,笔者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谈一谈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粗浅看法。
一、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充满理想、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但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一部分大学生们身上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团体意识,班级意识淡薄。由于现在大学生基本无固定教室,上课都是大合堂,平时的班级活动也不是太频繁,导致同学间的交流不是太多,因此,同学间的关系疏远,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荣誉感淡漠,缺乏应有的团体意识。在某些集体活动中,有的同学根本不到场,他们认为参加集体活动还不如去图书馆看书或去自习室上自习。据了解,大二的学生竟然还有不熟悉同学,有的同学还感到陌生或者还没说一次话。
(二)看重个人利益甚于关心他人冷暖和社会利益。受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个人意识觉醒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只要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都很关注,只要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有不少同学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同学间缺乏应有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有的对社会利益视而不见,比如乱扔垃圾破坏环境、随地吐痰、乘车抢占座位、见了老弱病残孕不让座等种种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
(三)缺少诚信观念,做事不讲诚信。近几年,学校尤其是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是现实中仍然有些不太乐观的现象,诸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说谎欺瞒老师和家长、逃避归还助学贷款、虚假求职等等。仅举考试作弊一例,每次考试前,从学校到系院再到班级,都做大量的诚信考试宣传与教育工作,有的搞了诚信签名,尽管几乎所有的学校对考试作弊的惩罚都很严厉,可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以身试法”,每年总有部分同学因考试作弊而背上这样那样的处分。
(四)做事懒散,缺乏自律精神。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有些大学生们认为,该松口气了,该“享受享受”了,平时做事懒懒散散,迟到、早退、旷课似乎成了某些同学的“家常便饭”。孰不知,闯过这一关,才算“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五)读死书,动手实践能力差。有的同学躲在象牙塔里,整天的就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动手实践能力很差。在求职场上,学习成绩优秀,而因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被拒之门外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用人单位一致反映,大学生首先要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有位企业老总讲,人都做不了,还做什么事,只能做坏事,只能害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的完成一件事情。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1]从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选拔人才的标准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在国外对優秀人才的评价主要参考六个标准,即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和经验。它们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五句话表述: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则变得非常盲目。”[2]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积极实施“领导者形象”的品德教育计划,他们把品德定义为:领导才能、诚实和尊重他人,具有个人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对每一个社会人的要求,更是对当代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团队精神放首位,以集体利益为重。IBM对人才的要求是必胜的信念、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和团队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在团体中,搞团结,讲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三)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没有哪个用人单位愿意用一个不诚实的人,即使他能力再强。相反,如果一个不诚实的人,他的能力越强,他对社会,对单位的危害就越大。正如古语所言“人无信不立”。
(四)有激情,讲效率,守纪律。美国微软青睐“有激情的人、聪明的人和努力工作的人”。哈佛商学院在学生攻读MBA学位的两年里,灌输重视道德的价值观,寻求培养“讲道德、守纪律”的领导人。
(五)全面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强。正如宋代著名诗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会看书,不能动手的人,最终只能纸上谈兵。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教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培养塑造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综合素质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重任。具体说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高度。另外,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社会,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疾苦,带给学生历史与现实的厚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多组织活动,让大学生们走进社会先进人物和事迹,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组织学生开展帮助身边的困难同学,到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送温暖,向社会捐助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平时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为集体做贡献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新生入学教育一直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基础,也是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的关键环节。入学之初,志愿者向学生介绍“临沂”等古地名来历为序幕,利用古地名“中间世界”作用,让新生认知临沂红色文化、孝文化等[3]。这种方式即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借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诚信教育,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念,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人。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诚信教育事无巨细,例如每次考试前教育学生诚信考试,签订诚信考试协议,考后及时反馈。更重要的一条是老师在平时的身体力行,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做守时高效的人。古语云:“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当代大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严加要求,比如严禁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和无故旷课。杜绝学生养成懒散拖拉的坏习惯,促使其养成守时高效的好习惯。
(五)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在学生的学习之余,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联系单位让学生去锻炼,鼓励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家教之类的工作,既能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生活的不易,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的思想行为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责任无可推卸。
参考文献:
[1][2]孙莉,黄子芳.新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04.
[3]苗守艳.沂蒙地区古地名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233.